春(10~66)

     四季花語

10-荷包花   (春)

 學名:Calceolaria × herbeohybrida Voss.
英名:Lady's Pocketbook, Pouch Flower
別名:蒲包花
植物分類:玄參科
園藝分類:一年生草本
原產地:中南美洲安地斯山區
花色:紅、橙、黃、橙紅
花期:1至4月
用途: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願將財富奉獻給你,聚集財富

 

 

 荷包花,好個美妙的名字,即使未曾見過這種花,只要聽到這個名字,也能想像得出它的模樣。一串串像荷包的小花掛滿了整個植株,玲瓏可愛,有如仕女們的小荷包一般,也因此才會擁有這麼個美妙的名字——「荷包花」。
  花型極為奇特的荷包花,於歐洲的原生種多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而現今的園藝品種,則大多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荷包花的花型也是玄參科植物的一大特徵,花瓣分上、下兩枚,膨脹呈囊狀,上唇瓣非常小而直立,而下唇瓣則呈帶狀或拖鞋狀,構造非常特殊。荷包花由於「囊包型」的花容易積水而造成腐爛,所以,澆水時宜避免澆及花朵且應避免淋到雨水,否則將縮短開花期,不過近年來已有耐雨品種被育出。
  荷包花的植株低矮,株高20至40公分;莖植立,分枝性的多寡依品種之不同而差別甚大。葉呈卵形,葉面亮綠而多皺褶。花色鮮豔醒目,有紅、橙、黃、橙紅等色,花瓣上布滿小小的斑點,非常的可愛迷人。
  荷包花的園藝品種,大多依花徑的大小來分類,計有巨大輪種,花徑長達5公分以上;中輪種,花徑4公分;小輪種具多花性,花徑約3公分左右;極小輪品種,花徑僅2公分左右。


 荷包花的花朵,像極了仕女們的荷包,有聚集財富的意思,其實花語已藏在它的名字和花型裡,人們視之為「荷包脹脹,財源滾滾」,所以,新春期間深獲先生、小姐們的喜歡。

  事實上,如此的比喻未免讓這可愛的小花「俗化」了許多。倒是北方人認為它像以前女性用的腎形袋狀小錢包,加上鮮豔的色彩,而將它稱作「蒲包花」來得貼切。

  荷包花的屬名Calceolaria,由拉丁語的calceolus演變而來,為「小鞋子」、「趣怪拖鞋」的意思,如此的稱呼,是否較為踏實呢!

  世間裡,有時一物兩面,同一種花、同一盆花,如將它贈送給不同思想與修養的人,意義便截然不同,所以,贈花前應先考慮受贈者的背景。假如對方是做生意的,或喜歡好彩頭的,不介意從俗的話,則不妨贈送給他一盆荷包花。

  除了水仙花、報歲蘭、觀賞鳳梨之外,荷包花可說是新年期間最受歡迎的花卉。它的花朵像極了一個個飽滿的小錢包,掛在莖梢,非常符合國人在新年討個吉利的習慣——「金銀滿袋」的象徵。



12-虞美人(春)

學名:Papaver nudicaule L.(= P. rhoeas L.)

英名:Iceland Poppy, Corn Poppy, Red Poppy

別名:罌粟花、鴉片花、麗春花、舞草、百般嬌、賽牡丹、蝴蝶滿園春

植物分類:罌粟科

園藝分類:一年生草本

原產地:歐洲、北美洲、北亞洲的溫帶地區

花色:紅、黃、白、粉紅、淡紅、深紅、橙紅、紫紅和斑色等

花期:1至4月

用途:藥用、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安慰,遺忘,休息 

紅/虛榮 

白/睡眠 

淡紅/安慰 

深紅/狂熱,夢想 


花瓣薄如蟬翼絹紗的虞美人,是早春花卉的極品,瘦而直的花莖在微風中輕擺,彷彿跳舞女郎身上的舞裙被風掀起一般,所以也稱為「舞草」。


 提起虞美人,讓人禁不住想起戰國時代的楚漢之爭。項羽戰敗後,美麗的愛妾虞姬悲不自勝,傷痛之餘,唱著淒婉的悲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終於走上悲壯之路,拔劍自刎,過了不久,美人塚上開滿了色彩豔麗的紅花,人們認為那花是虞姬的化身,於是將它稱為「虞美人草」。


 虞美人,原名「麗春花」,又名「百般嬌」或「蝴蝶滿園春」,都是讚美其花而來的。今多將麗春花(Papaver rhoeas L.)稱為虞美人,其實是不對的,而此誤乃出於清朝時的吳淏子之筆。事實上,真正的虞美人應為豆科植物舞草(Desmodium gyrans (L.) DC.)的別名,這舞草若有人對它說話或唱歌,就會舞動其葉,故名。被以訛傳訛的麗春花,雖有美名虞美人,但當花開之時作虞美人曲於前,亦不能見其枝葉舞動。


 虞美人的屬名Papaver(罌粟屬),是由拉丁語的papa(幼兒吃的粥)來的,據說若在幼兒食用的粥裡,滴幾滴本屬植物的汁液,可使啼哭不停、難以入睡的幼兒睡得甜且安穩,是古時候被利用於幫助睡眠或忘卻的一種植物。羅馬時代的古書中也曾經記載,本屬植物的乳汁大多具有催眠作用。傳說中有位年輕人Papaver住在阿爾卑斯山,專門幫助那些睡不好覺的人都能有好的睡眠,可是自己卻因操勞過度而倒了下來,且永遠的睡著了。花神為了紀念他的善行,就將他變成了同屬的白色罌粟花,並且在果實裡裝滿「催眠乳液」,或許這是神要它繼續幫助那些睡不著覺的可憐人吧!這也是其屬名和花語──「休息」、「安慰」的由來。


 事實上,也有個別名叫罌粟花的觀賞用虞美人,植株雖不含催眠用的植物鹼,但在早期的歐洲,它也是一種藥用植物,歐洲人常將此花煎汁拌砂糖服用,以治療咳嗽。虞美人是歐洲許多麥田裡野生的花卉,英名為Corn Poppy,在夏日炎陽下,豔麗燦爛的花朵常不斷的在風中輕輕搖曳生姿,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然而,卻因它那豔紅的花色常使人聯想到血色,所以在當地並不受歡迎。


 原產於歐洲、北美洲和北亞洲等溫帶地區的虞美人,為罌粟科罌粟屬秋播的一年生草花。株高可達50公分以上,全株密生茸毛。根生葉,呈羽狀深裂,葉緣有深鋸齒。花莖細纖弱細長直立,花苞頂生,未開前呈勾狀下垂,漸漸抬起後開花,盛開時花面朝上,呈杯狀展開,花徑5至6公分以上。每朵花具花萼2枚,花瓣4枚,亦有重瓣品種;其萼片於開花時即脫落,花瓣薄如蟬翼,雖無牡丹花朵的碩大,但明豔驕弱的花姿,卻更令人憐惜。除了豔麗的紅色花外,尚有紫、白、黃、粉紅和斑紋等多種色彩;此外,多數呈放射狀的雄蕊、澎大如陀螺狀的子房,以及有如壺狀的蒴果,都是有趣的觀賞重點。  


 虞美人除了可供切花、盆栽之外,稱得上是花壇最美麗的主角,無論是單種密植或是與其他花卉混合栽植,它那嬌弱、風情萬種的花姿,在在都顯得獨特而超群。 

14-貓柳(春)

學名:Salix gracilistyla Miq.
英名:Cattail Willow
別名:銀柳、蒲柳、細柱柳、水楊、銀芽柳、棉花柳、毛芽柳
植物分類:楊柳科
園藝分類:落葉性灌木
原產地:臺灣、中國、日本
芽苞顏色:芽鱗為紅褐色,脫落後露出銀白色花穗
觀賞期:11至翌年4月
用途:切花、乾燥花、盆栽、花壇、庭園和綠籬等露地栽培
花語/自由,生命的光輝

在自然界中,柳樹可以說是最具多采多姿之貌了。流水潺潺,柳絲長長,只要在有水的地方,就能覓得柳樹的蹤跡。柳的枝條,由濃密蒼翠到殘柳枯條,又復而鮮濃碧綠,隨季節的變化,在不知不覺中,引動人們內心深處的詩意情懷
  中國古代有不少男女,離別時總要折柳相贈,更有所謂的「長亭送客兼迎雨,費盡春條贈別離。」「縈牽別恨絲千尺,斷送春光絮一旁。」所以,柳樹的花語代表「離別」、「愁腸寸斷」。


  貓柳則是近幾年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瓶插花材之一,尤其是農曆春節期間,不管會不會插話,或有沒有學過插花,總會買上一把或好幾把,回家後就往花瓶中「投入」,一樣能顯現出它的美,若覺得顏色太過於單調,還可以綁上五顏六色的彩帶,將年節的氣氛妝點得更加五彩繽紛且熱鬧非凡!

  脫落芽鱗後的貓柳,其花芽密布絨毛,潔白如絹,銀光閃閃,代表「自由」、「生命的光輝」。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它則代表著「銀元滾滾而來,一本萬利」。所以,除了現代人喜歡它之外,自古以來,它便是我國民間傳統室內插花的好材料。

  貓柳通常都是在秋天落葉,此時其芽苞已長得極為壯實且豐碩,此刻即可將其枝條剪下來插於瓶中,插瓶期甚長,可由秋末插到春天四、五月,而其銀芽依然可以如在田間般的膨脹開放且長葉。此外,其枝條基部更可萌發白白的根群;在庭院中,貓柳可以栽植於池塘邊,和常綠的庭園樹搭配種植,效果也不差。

  貓柳和其他楊柳科的柳樹一樣,都似乎與水分不開,書籍上的記載,柳樹大部分都生長在流水潺潺的河畔,只要有水的地方,不管是湖水、塘水或溪水邊,幾乎都可覓得它的蹤跡,或如貓柳般叢生於溪邊,或如垂柳般迎風搖曳於湖畔。
  原產於中國、日本等地的貓柳,在原產地也大多生長在河流、溪邊,屬落葉性灌木。其植株大約在1至2公尺之間,樹形叢生而直立,枝條表皮呈紅褐色;葉互生,長橢圓形,先端尖,葉色翠綠,葉背有灰白色軟毛,葉緣具細鋸齒。

  貓柳為雌雄異株的植物。秋、冬之際落葉,此時芽苞已長得極為飽滿,且在春天來臨前,新葉及花穗均包裹於紅褐色的厚苞片內,苞片為厚革質;而當厚苞片脫落後,才會露出絨毛花穗,雄花黃色,雌蕊則為銀白而長,因此才有「銀柳」之稱,姿態極為高雅;「貓柳」之名,則因其花穗形態有如貓尾巴而得名。

  以前民間折柳以示離別之外,還代表「一刻千金」,所謂「柳色黃金嫩」,因早春時候,柳眼初醒,遠遠望去,一條條嫩黃的細枝就像一縷縷的金絲。然而,銀柳卻剛好相反,它象徵著活力和生命的甦醒,所以以它來贈送親友,表示團聚和新生,而非離別。



16-中國水仙(春)


學名: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英名:New Year Lily, Chinese Grand Emperor, Daffodil, Sacred Chinese Lily

別名:水仙花、雅蔥、凌波仙子、水鮮、凌波客、女星、姚女花、天蔥、金盞銀臺、玉玲瓏、女史花……

植物分類:石蒜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球根花卉

原產地:中國、日本及南歐等地

花色:白、黃和乳白

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用途:切花、盆栽、水養、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自尊,單戀,自作多情


中國水仙雖沒有鬱金香的華麗,但高貴的氣質卻是嚴冬群芳之冠。水仙之葉剛勁軒昂,郁蔚蔥綠;水仙的花婷婷玉立,潔白且芳香四溢,經久不散,古人譽為「勁節之花」,以寓其堅毅勁節的高貴品質,甚至遠勝過松、竹、梅。寒冬時節,松、竹雖有葉但無花,梅有花而無葉,而水仙則葉、花、香俱全,非常難得。

  英國人稱我國養在水盤裡的水仙叫New Year Lily或Sacred Chinese Lily,即「神聖的中國百合」;而在我國,水仙花則有「女史花」和「凌波仙子」的雅稱。

  不僅古老的中國人欣賞水仙,古挨及、希臘時代就曾經有人拿它來點綴寺院或作為葬儀飾花。此類植物的香氣據說還有催眠的功用呢!傳說中,美豔天成的虢國夫人喜歡將衣服覆蓋在種植水仙花的金盆上,以得其味。有關水仙的神話和傳說,實在太多了,且讓我們先來瞧瞧中國水仙的故事吧!

  福建漳州是我國水仙最著名的產地,在這裡一直流傳著這麼一段故事: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年輕農夫,平時不僅勤於農事,且事親至孝,不幸在父親過世後,由於繼母偏心,將所有的良田都分給自己親生的兒子,僅僅分給他一份貧瘠的水邊砂礫地,使得他雖然勤於耕耘,卻不足於溫飽。一天他自歎命苦,正伏在田埂上哭泣時,被一位路過的老和尚瞧見了,將他叫起來問明了原因,便從懷裡取出幾粒像蔥頭般的東西給他,囑咐他好好種植、培養,不久的將來即可拿它來賣錢。

  農夫半信半疑的將它種於水邊,經過細心的照顧,那些蔥頭般的東西在一段時日後,居然抽出莖葉,並綻開出芬芳的花朵,一時轟動整個村落,大家爭著向他索購,並且認為老和尚就是神仙派來幫助他的,所以,就將此花命名為「水仙花」。

  但事實上,我國將它正式命名為水仙,大概是唐朝以後的事。明代高濂編著的《草花譜》上說:「……有二種,單瓣者為水仙,千瓣者為玉玲瓏。又以單瓣者為金盞銀臺,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又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說:「此物宜卑濕處,不可缺水,故名水仙;金盞銀臺,花之狀也。」而清朝陳溟子所著的《花鏡》中說:「五月不在土,六月不在房,栽在東籬下,花開久且芳。」(月份係農曆)在這些古書裡,幾乎已明白的告訴了我們,水仙是因為喜歡生於水側,不僅出淤泥而不染,且花姿高雅,不濃不豔,清新脫俗,被認為是花中仙子,故名為「水仙」。

  古書裡,水仙還有「儷蘭」、「配元」、「女星」、「女史」、「姚女花」、「天蔥」和「雅蒜」等別名,這些名稱部分是由花、葉或球根的形態而來的,有的則另具有頗富情趣的故事。有一則盛傳於我國北方的傳說是這樣說的:有個住在長離橋的才女,名叫姚姥,她在十一月的一個寒夜裡,看見空中掉下一顆流星,落下的殞石化為一簇美麗的水仙花,姚姥吃了這花之後,竟然懷孕且生了個女兒,這女孩長大後和母親一樣是個不平凡的才女,聰明賢淑,最後還做了女御史,人們稱她為「觀星女史」,這就是中國水仙別名「女星」、「女史」、「姚女花」的由來。

原產於中國、日本和南歐等地的水仙,為石蒜科多年生的球根植物。其根為鬚根,色白,脆而易斷,著生於鱗莖底部,長5至50公分,在萌發伸展前,均潛伏於鱗莖底盤內,狀似直立的米粒,遇適宜的環境即迅速生長出來。

  水仙的鱗莖呈卵圓形或圓而略扁,由鱗莖皮、鱗片葉、葉芽、花芽及盤狀莖組合而成,內含豐富的養分,黏液中含菸鹼酸,遇空氣則氧化變成褐色。

  水仙的葉從鱗莖中抽出,扁平如蒜葉,質柔潤而厚,平行脈,端鈍圓,葉面附著一層霜狀粉末;其葉經日照後,色蔥綠,葉寬1.5至4.5公分,長30至90公分,葉數為5至8枚,有如食用的大蒜一般。

  水仙的花莖自葉叢中抽出,中空成管狀,高20至50公分或更高;花序為繖房花序,著生於莖頂,外有苞狀膜質緊覆著,花數5至7朵,最多可達16朵,花型有單、重瓣之分,單瓣者花瓣六裂如盤,白色,副花冠黃色盞形,故有「金盞銀臺」之稱,香味濃郁;重瓣花12裂,瓣白色,卷皺為一簇,故有「玉玲瓏」、「百葉水仙」之別稱,香味稍遜於單瓣種。

  目前市面上所售的水仙花球莖,大多來自中國大陸;臺灣也有小規模的生產,但由於氣候的關係,所產的球莖較小,花芽數亦少,品質當然也就差矣。

  水仙花除了自然生長型外,還可以拿來切雕,亦即所謂的「水仙雕刻藝術」,一般可分為精、簡兩類,簡者如筆架式、銀杯式等;精者如蟹爪式、天窗式、蓮座式和圓抱式等。一般供切花者,均屬於自然生長型,因為球莖一經雕刻後,其花莖和葉的生長均會畸形化,另有一份美感。


20-葉牡丹(春)


學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acephala DC.

英名:Flowering Kale, Ornamental Kale, Flowering Cabbage

別名:觀頁甘藍、彩葉甘藍、花芥藍、花甘藍、羽衣甘藍、花菜、牡丹菜、花色菜、錦甘藍
植物分類:十字花科
園藝分類:一年生草本觀葉

原產地:西歐

葉色:紫紅、桃紅、乳白、黃綠色等

觀賞期:11月至翌年4月

用途:食用、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祝福,利益



當你在花市或公園裡看到色彩美豔的葉牡丹時,可千萬別將它誤以為是超市裡的紫色甘藍哦!不過話說回來,以觀賞為目的的葉牡丹,仍然可供食用,而且味道還不錯呢!

  頗具有富貴吉祥面貌的葉牡丹,由於植株長相、花色等與牡丹花相彷,所以得來如此華麗且高貴的「葉牡丹」之名。事實上,兩者相較之下,還是有差別的,葉牡丹仍然較真正的牡丹來得高雅耐看。再者,牡丹必須依賴扶疏的綠葉,方能顯現其高雅的氣質,而葉牡丹則表現出非凡的美麗,確為名副其實的「葉」牡丹。

  一株一株長在花壇裡的葉牡丹,就好像排列整齊且經過修飾的花卉蛋糕一般,令人垂涎,說它有多美麗就有多美麗。每一棵植株均由多數的葉片緊密互生、環抱成圓形牡丹花狀,豐滿而華貴,加上內部葉片色彩鮮明且富於變化,有如美麗的花朵一般,所以英名則直呼它為Flowering Kale、Ornamental Kale或Flowering Cabbage等。由於其美麗的葉色,猶如穿上彩衣一般,所以又有「彩葉甘藍」、「花色菜」等雅名,日本人則直呼它為「羽衣甘藍」或「錦甘藍」。

  自古以來,葉牡丹似乎與日本的民俗相依共存。葉牡丹與竹子一樣,是日本人在過年時所不可或缺的植物裝飾品,同樣代表「吉祥如意」、「富貴圓滿」的意味。他們多半將它裝飾於玄關璧龕上、布置於大門口,或者切下來插於水盤中,視為珍貴且重要的飾品。這也是其花語「祝福」、「利益」的由來。

  冬季至春季期間,葉牡丹更是盆栽、陽臺花槽和公園花壇的主要栽培材料,這些也都是拜它那美麗的色彩所賜。

  事實上,葉牡丹是甘藍的一種,其原生種分布於歐洲,是一種自古以來常被人類利用的蔬菜。葉牡丹大約於1778年由荷蘭引進日本,以後就一直被日本人視為冬季的觀葉植物,加以改良,至今它的色彩已不再僅是紫色而已。
  十字花科的葉牡丹,植株由多數葉片緊密互生,環抱成圓形牡丹花狀,豐滿華貴。內部葉片色彩鮮明,有紫紅、桃紅、乳白、黃綠色等;葉緣則有細密皺摺至淺波浪形等變化,因品種而異。株高則有高性品種、矮性品種之分,高性品種以作切花供插花利用為主,矮性品種則較適合花壇栽植和盆栽觀賞。

  原產西歐的葉牡丹,不僅喜好冷涼的氣候,甚至於在有微霜的地區也可以生長,具有極強的抗寒性,反而較不耐臺灣夏季的酷熱,因此想在臺灣平地栽植,以秋播較理想。

  也許你也有以下的經驗,那就是當你在北歐、日本等地所看到的葉牡丹,葉色都較臺灣平地所栽植的來得鮮明亮麗,你是否曾經懷疑過?是品種不同?抑或是栽培環境上的差異?事實上,這是因為溫度不同的緣故。

  我們都知道,植物的花青素通常都是在低溫時期較能顯現出來,而葉牡丹的著色,更必須靠低溫的刺激,方能產生較鮮明的色彩,如果長期處於溫暖的環境中,則所出現的色彩較濁,不夠亮麗,所以,在愈冷的環境中,我們愈能欣賞到美麗的葉牡丹。

  嚴寒時節百花凋零之際,正是葉牡丹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蓬勃生長的時候。其彩葉斑斕,中心包成一只只的彩球,外葉鋪展,花團錦簇,使冬季的花壇色彩豔麗,恰似為大地配上了鮮豔的花朵,這也是它成為花壇新寵的原因。



22-風信子(春)


學名:Hyacinthus orientalis L.

英名:Hyacinyh

別名:洋水仙、五彩水仙

植物分類:百合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球根花卉

原產地:希臘、敘利亞至小亞細亞一帶

花色:紅、白、黃、橙、紫、藍、粉紅、桃紅等多種色彩

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用途:切花、盆栽、水養、花壇及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喜悅,競賽,賭注,遊戲,悲哀,悲傷的愛情
白/保守的可愛,謙讓的愛,活潑可愛
紅/你的愛充滿我心中,你的誠意我領受
藍/貞操,彷彿見到你一樣的喜悅,感謝你的好意
紫/得到我的愛,你一定會幸福。哀愁, 嫉妒
黃/有你就幸福

粉紅:傾慕,浪漫
桃紅/希望獲得芳心


花如其名的風信子,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種它以為觀賞。這可愛又甜美芳香的風信子也可算是報春花的一種,並曾經在十五世紀時風靡了整個法國。

  近年來在歐洲,尤其是荷蘭這個愛花的國家,風信子是相當受到重視與讚美的。每年四月花期最盛時,荷蘭人都會在四月的第一個星期天舉辦盛大的風信子花會,幾乎全民上下都會齊聚一堂,共同賞花聞香,熱鬧蜂湧的情景,是國人所無法想像的。

  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也非常崇拜風信子,除了栽培於庭園裏之外,也將它切下來供於瓶中,擺於室內,聞香美化兩相宜。古希臘和羅馬人,對風信子則更有一份特殊的情感,相關的神話、傳說和詩歌等更是不勝枚舉,就連風信子之名,也是因為太陽神喜歡一位美少年而來的。

  傳說英俊瀟灑的美少年海新瑟斯(Hyacinthus)和太陽神阿波羅是好朋友,而西風之神傑佛瑞斯(Zephyrus)也很喜歡海新瑟斯,且常為此吃醋,但海新瑟斯總是較喜歡阿波羅且經常和他一起玩樂。有一天,當他們正興高采烈地在草原上擲鐵餅,恰巧被躲在樹叢中的傑佛瑞斯發現了,心裏就很不舒服的想捉弄他們一番。

  正當阿波羅將鐵餅擲向海新瑟斯之際,嫉妒的西風之神偷偷地在旁邊用力一吹,竟將那沉甸甸的鐵餅打在海新瑟斯的額頭上,一時之間,血流如柱,這英俊的少年也因此而一命嗚乎了。驚慌之下的阿波羅,心痛地抱起斷了氣的朋友且「唉!唉!」(Ai!Ai!)的歎著氣,只見由海新瑟斯的傷口不斷的湧出鮮血,落到地面上並流進草叢裡。

  不久之後,草叢間竟開出了串串的紫色花,阿波羅為了表示歉疚和紀念,乃以美少年之名當花名;我們則直譯為「風信子」。紫色的風信子當然也因此被後人認為是「嫉妒」的代言者;希臘語的Ai和Aei(永遠之意)同音,所以風信子也象徵「永遠的懷念」,也難怪歐美人士常將風信子的花樣雕刻在親人的墓碑上,以示「永久的懷念」。

  海新瑟斯的不幸結局,雖然帶來悲哀的象徵,然而相傳司美與愛之神的維納斯,最喜歡收集附著於風信子花瓣上的露水來沐浴,以使其肌膚更為漂亮潤滑。另一則傳說則是亞當和夏娃床舖是用風信子的花瓣鋪成的,又香又富羅曼蒂克。而在英國人的習俗中,新娘的捧花或飾花大多喜歡摻一些藍色的風信子在裏面,他們相信藍色風信子是「幸福」的象徵;另有一些英國人則源於對藍色的偏愛,認為藍色的風信子是「藍寶女王」,只有誠實的人方可配戴它,而若將這花戴在新娘的身上,則另有「貞操清白」之意,也難怪幾個世紀以來,藍色風信子一直是英國人婚禮中不可或缺的。古希臘的少女們,每當出席友人的婚禮時,也喜歡配戴著以風信子編成的花冠,以表示對友人的祝福。

  又名「時樣錦」、「五彩水仙」的風信子,是水瓶座的幸運花。盛開時花香濃郁、花色繽紛,幾乎每一種色彩都代表著不同的花語,而且統統和「愛」有關,是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所不可不知的,仔細地挑選和贈送,相信定能達到以花傳情意!當然,若能搜齊六種以上不同花色的品種送給同性的好朋友,可表示「同享豐富的人生」;送給異性朋友,則表示「和你在一起,生命更顯得繽紛」。

  原產於希臘、敘利亞至小亞細亞一帶的風信子,為百合科多年生的球根花卉。株高約30公分或更高,地下部為有皮鱗莖,皮呈紫紅色或白色(紅、紫色花者,外皮呈紫紅色;白、黃色花者,外皮為白色),內部肉質,白色,和食用的洋蔥相類似,但球徑較小,約4至6公分。鱗莖扁圓形,子球常生於母球基部。葉自地面抽出,4至8枚,廣線形或長披針形,肉質,內凹。花莖自葉叢中抽出,中空或圓柱形,莖頂著生40至60朵六瓣小花(其實3枚為花瓣,另外3枚則為花萼),排列成穗狀花序,環繞排列於花莖上,6枚花瓣呈星形向外反捲,大花種的花序則呈長橢圓形,花朵緊密,花瓣並帶有清香至濃郁的花香。


24-鬱金香(春)


學名:Tulipa L.
英名:Tulip
別名:紫述香、草麝香、郁金香、洋荷花
植物分類:百合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球根花卉
原產地:小亞細亞、土耳其及歐洲南部
花色:紅、黃、橙、白、紫、粉紅及各色鑲嵌、鑲邊或斑紋等
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用途:切花、盆栽、水養、花壇及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名譽,慈善,美麗
  紅/我愛你,戀的告白
  黃/沒有希望的戀情

       白/失戀
      紫/不滅的愛
      斑紋的/美麗的眼睛



每當鬱金香花開的時候,人們似乎即刻感受到溫和的春天即將來臨。舉世聞名的球根之后——鬱金香,花型雖然簡單,但卻是球根花卉中最為搶眼的。

  在歐美的戰爭小說、詩歌、散文和繪畫中,鬱金香常被作為勝利和美滿的象徵。西歐的婦女特別鍾愛這種花,荷蘭人更認為鬱金香是所有花卉中最美麗的一種,所以選它作為國花。

  一提到荷蘭,腦海中除了出現沼澤上的風車及婦女腳上的木鞋外,相信你的眼前也早已映現出一朵朵美豔別緻、色彩豔麗的鬱金香了!荷蘭不論是國家公園或民宅住家的庭院、陽臺上,甚至路邊的花壇,處處都種滿五顏六色的鬱金香,以「花海」稱之,一點也不為過,也難怪荷蘭擁有「鬱金香王國」的美譽!

  從前有位美麗的女孩,繼承了父親開朗的個性。一個溫暖的春天裏,少女提著裝滿各式各樣種子的花籃,到處撒播種子,期待能為春天增加美麗的色彩。美麗的少女走累了,找了一處陰涼的河邊坐下來休息。風神布魯斯無意間發現了她,不禁產生了愛慕之心,想娶她為妻。女孩發現後害怕得躲到薔薇花叢下,不死心的布魯斯仍不斷的追求她,但始終達不到目地,只好過著憂傷的日子,且愈來愈不快樂。

  有一天,已失去理智的布魯斯看見了正在草原上採花的少女,便像獵人追逐野獸般的窮追不捨,美麗的少女害怕得到處躲藏,可憐的她累得兩腿發軟,走頭無路之下,只好求助於女性的守護神——潔安娜。

  當布魯斯正要抓住女孩一剎那,少女突然消失了,原地卻長出一株開著美麗花朵的花兒。據說這是潔安娜為了救助女孩而將她變成的,人們為了紀念她,就以其芳名——「鬱金香」來替此花命名。

荷蘭也曾經有一則類似上述的故事:據說有位美如天仙的少女,同時被三位勇士喜歡上,勇士們各獻上了自己的傳家之寶——王冠、寶劍和黃金來求婚,而這位嫻淑的少女卻不願意傷害到任何一位勇士的心,於是求助於花之神將她變成花朵,而鬱金香正是這位少女的化身。因此,在歐洲有鬱金香的花朵象徵王冠,葉片象徵寶劍,球根則代表黃金的說法。

  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則是:沒有搖籃可用的花精們,每當夜晚來臨時,便將嬰兒放進鬱金香的花杯裏,任風搖曳,使寶貝們有個甜美的夢鄉。這事被一位好心的女士瞧見了,非常感動,於是就在庭園裏種了更多的鬱金香來歡迎小花精們。每當月光皎潔的夜裏,女士經常小心翼翼的欣賞祂們甜美的睡像,花精們也由衷的感謝她的好意,並祝福她幸福快樂的過一生。

  鬱金香的屬名Tulip,源自土耳其的頭巾(Thuliban),此乃因十六世紀土耳其人的衣飾都取用這花的造形,婦女們也如同今天的印度人或回教徒一般,在頭上綁上花形的頭巾。到了十七世紀,荷蘭、英、法等國才將此花當作觀賞植物。

  鬱金香亦曾在十七世紀的法國流行一時,巴黎的貴夫人和名媛仕女喜歡用鬱金香做成的胸花或小花束,配戴於胸前或腰間,是一種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花卉。

  鬱金香為百合科多年生的球根花卉。地下部為鱗莖,球徑3至5公分,呈不正的圓錐體。葉呈廣披針形,長20至30公分,當葉長出4至5枚時,花莖即由葉叢中抽出,長達30至60公分,頂端可開出含6枚萼瓣的大型杯狀花一朵,多花品系的莖上則可著花2至4朵,花莖呈分枝狀。花有單、重瓣和卷瓣之分,單瓣者似酒杯狀,重瓣者有如牡丹花一般,也有似於荷花者,所以它有個別名叫「洋荷花」。

  色彩繁多且豔麗的鬱金香,除藍色系外,計有紅、黃、白、橙、桃紅、粉紅、紫色和各色鑲嵌、鑲邊或斑紋等。一般依開花早晚而分為早生種、中生種和晚生種。另外,目前的園藝栽培種多是經過雜交而來的,大致可分為單花品系、多花品系、重瓣品系和卷瓣品系。

  鬱金香的花期雖然不長,它的氣息卻是讓人難以忘懷。古代的伊朗人向愛人求婚時,用的是鬱金香而不是玫瑰,男士們以帶著球根並開著花的紅色鬱金香象徵著自己心急如焚,胸腔似乎已快燒焦了一般,盼望能獲得心上人的首肯。這也是紅色鬱金香花語「愛的告白」的由來。



28-山櫻花(春)


學名:Prunus campanulata Maxim
英名:Taiwan Cherry
別名:緋寒櫻、山櫻桃、緋櫻
植物分類:薔薇科
園藝分類:落葉中喬木
原產地:大陸華南、臺灣以及日本沖繩、石垣島 

均有分布
花色:緋紅色
花期:12至翌年3月
用途:食用、切花、行道樹和庭園樹
花語/純潔,高尚,淡薄

日本:美麗
花:精神美,優雅的美,脫俗的美,內在美
樹:善良的教育


櫻花不用東風為媒,獨自迎著乍暖方寒的早春飄然而來,正像花枝招展的姑娘,均勻的塗著胭脂水粉,顯出天真浪漫的神態,教久負盛名最先開放的白梅,也很憐愛這個多情的小妹妹,讓她依偎在自己的身邊,自由自在的開放著。

  櫻花鬥著春寒,先葉開放,有紅有白,熱中帶冷,含情脈脈,十分可愛;櫻桃宛若紅珠,玲瓏剔透,味香甜多汁,古人因此常用「櫻桃小嘴」、「杏眼桃腮」來描寫美人。宋末元初就有位詩人寫了一首絕句,內容即描述了以上的兩個特點:「淺淺紅開料峭風,若無妖色畫難上;  十分不肯精神露,留與他日著子紅。」

  從這些詩情畫意的詩中,中國人對於櫻花的美,其欣賞都是屬於靜態的,似乎一點都不強烈,在這一方面,可能以日本人最為熱衷。

  亞洲地區除了日本以外,我國、韓國以及印度喜馬拉亞山區,都是櫻花的原產地,但因為日本人對它情有獨鍾,所以今天的日本處處都栽植著櫻花樹。

  櫻花和日本人的密切關係,據說是起因於距今大約兩個世紀以前,當他們為了保障水利而提倡植樹運動的時候,接受了一位漢醫的建議,以栽植櫻花樹來解除水毒,於是各處便紛紛種植了櫻花,更而遍植整個日本,大量栽植的結果,造成了許多迷人的景色。

  櫻花的生命短暫,「叭」的一聲就綻放盛開;沒多久風一吹,又「叭」的一聲掉落了。就像是日本古代的武士一樣,生時威風,死也壯烈,絕不拖泥帶水,日本人將櫻花捧為國花,大概也是想用它來象徵他們的民族性格吧!它的花語「向你微笑」、「精神美」,不正代表著櫻花所表現出的古都風情嗎?

  西洋的櫻花花語「善良的教育」,則是來自美國總統華盛頓,當年誠實的告訴他父親:「是我砍斷了櫻花樹」。

  現在的日本人,則欣賞櫻花的「動態美」。當櫻花盛開之際,全家大小帶著野餐到公園的櫻花樹下,邊賞花邊聊天;也有人在櫻花樹下唱歌、跳舞;上班族更是利用假日,邀約三、五好友,帶著貼有太陽旗的清酒到公園去,邊喝酒邊賞櫻,簡直是舉國同歡,普天同慶。

  日本人這種珍惜櫻花短暫的生命,盡情陶醉的心情,真是毫不虛假的「櫻花戀」!

  臺灣的山區,也有多種原生種的櫻花。陽明山竹子湖一帶和南投仁愛霧社,更有「臺灣櫻都」之稱。

  臺灣野生的櫻花,計有山櫻花(即緋寒櫻)、高山小白櫻、蘭嶼野櫻花、太平山櫻花、霧社山櫻花、山白櫻和阿里山櫻花等多種,其中尤以山櫻花的聲名最為響亮,栽植也最多,這也是花市裡常有山櫻花切枝可供插花的原因。

  山櫻花是薔薇科的落葉中喬木,株高8至15公尺。全株枝幹近於平滑,樹皮灰褐色,皮孔顯著,呈暗褐色,枝幹橫展。葉呈長橢圓形、倒卵形或卵形,長7至12公分,寬3至5公分,重鋸齒緣。花先葉而開,3至5朵簇生,花萼鐘狀漏斗形,具下垂性,緋紅色。盛開時,全株無葉,花後可結核果,成熟時轉為紅色,呈橢圓形,味道甜美,可供食用。

山櫻的花蕾,初開時向上,等到盛開時即向下,一簇簇的繽紛花彩,美不勝收,置身其下,彷彿進入了世外桃源。每一朵花綻開的時間雖然不長,可是隨著氣候、溼度等環境因子的不同,本省每年從冬至到第二年的清明時分,在各地先後都可以看到它那緋紅的花朵,在凜烈的寒風中綻放


30-小蒼蘭  (春)


學名:Freesia ×hybrida Hort.
英名:Freesia

別名:香素蘭、香雪蘭、洋晚香玉、小菖蘭 植物分類:鳶尾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的球根植物

原產地:南非好望角一帶

花色:紅、橙、黃、白、淺紫、深紫、藍紫、黃

綠、粉紅、深紅等色

花期:1至4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純潔,天真,清香



小蒼蘭常在晚春的空氣裡散發出一絲絲濃郁的芳香,然而,即使濃得充滿整個起居室,不會讓人覺得太甜膩或太悶,卻反而使人心情開朗且愉快!
  模樣純潔、天真的的小蒼蘭,很難令人想像出,這麼簡單的花形,卻能散發出那麼迷人的芳香呢!它也使得本來就已欣欣向榮的晚春,更多了一份明朗和快活,其花語「純潔」、「天真」正是最佳寫照。

  花姿優雅動人的小蒼蘭,名字上也有個「蘭」字,對許多人而言,直覺上很容易將它誤以為是蘭花的一種,事實上,兩者的形態特徵差異極大。小蒼蘭為鳶尾科的球根植物,除了和蘭花一樣都具有迷人的芳香外,再怎麼也找不出和蘭科植物相仿之處。

  人貴有德,花貴有香。這種具備與蘭科植物相仿清香的「蘭」字輩植物──小蒼蘭,幽香無比高雅,可謂醇而不濁、清而不膩,夜間香味尤其濃郁,非常得人喜愛,也因此得來「洋晚香玉」、「香雪蘭」、「香素蘭」和「月下香」等別名。此外,其花色較蘭科植物來得豐富豔麗,所需的栽培環境與管理方法,也比蘭科植物簡易多了。

  花香色豔的小蒼蘭,為原產於南非好望角一帶的球根植物,地下部為球莖,呈圓錐或卵圓形,球莖外層為褐色厚皮,直徑1.5至2.5公分不等,長3至5公分,因品種之不同而差異甚大。葉片和唐菖蒲(劍蘭)相似,但較短小,每株葉片有5至6枚。每年1至4月間,自葉叢直中抽出花莖,較葉片為高,其頂彎曲如弓形,著花數朵至十數朵,呈穗狀花序排列,花序偏向一方側生,甚為別緻。

  花型小巧可愛的小蒼蘭,每朵花均向上或橫向開放,花朵呈細長的鐘形或稱漏斗形,有如亭亭玉立的小美人。每株可抽出5至7枝花莖,有時由花莖再分枝,每一花莖均由下往上依順序開放,並有單瓣、重瓣之分,煞是高雅而迷人。

  雜交容易的小蒼蘭,不僅品種多,花色也頗為豐富,計有紅、黃、橙、紫、白、粉紅等
深淺變化不一的顏色。目前有許多雜交的園藝栽培種,不僅花朵較原生種大,花色也較為豔麗,花莖更高達45至60公分以上,然而卻已喪失了原有的清香,這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小蒼蘭不僅適宜盆栽和花壇、庭園等露地栽培,其飄逸嬌柔的美姿,在切花上更是受歡迎,除了花香、花形外,花色繁多已使它成為春天插花的新寵兒。

  小蒼蘭不管是做花束或種成盆栽送人,都是一件極佳的花禮。若贈送紅花小蒼蘭給人,表示對方豔麗中顯高雅,使人滌蕩心胸;若贈送白花,代表對方「貞潔無瑕」;若贈送鵝黃色花,代表「迷人且令人遐思」;若將鵝黃色和白色花一起贈送,則有「金玉生輝」之意;然而,應切記紅、白花最好不要一起送人,有不吉祥之兆。此外,紅、黃花色混合贈送,表示「三心二意」。所以,贈送小蒼蘭給他人,還是以單一種花色為宜。



32-木瓜花(春)


學名:Chaenomeles lagenaria (Lois.) G. Koidz.

英名:Cherry Apple, Maule's Quince

別名:貼梗海棠、刺梅、花木瓜、鐵角海棠、皺皮木瓜、木桃

植物分類:薔薇科

園藝分類:落葉性灌木

原產地:中國、日本

花色:深紅、紅、粉紅、桃紅、橙紅、白、複色花等

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用途:切花、盆栽、綠籬和庭園露地栽培,果實可供藥用和食用

花語/平凡,熱情

 

提起「木瓜」,相信你一定會以為是我們常吃的水果,殊不知那又香又軟又可口的熱帶水果,它的正確名字應該是「番瓜」或「番木瓜」;真正的「木瓜」,則是我們俗稱為「刺梅」或「貼梗海棠」的藥用兼觀花、觀果植物。

  木瓜為花、果俱佳的樹木之一,它的栽培歷史非常悠久,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木瓜的記載,歌詞是這樣寫的:「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此歌的大意是:他若將木瓜送給我,我就把心愛的玉佩回贈給他。而據《爾雅》的記載,我國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木瓜的種植,並且被視為青年男女相愛的信物,互相贈送。

  木瓜為薔薇科多年生落葉性的小喬木或灌木。古名「楙」,《爾雅》說:「楙,木瓜。」郭樸注曰:「木實如小瓜,酢而可食,則木瓜之名,取此意也。」《本草綱目》則記載:「木瓜處處有之,而宣城者為佳,木狀為奈。春末開花,深紅色。其實大者如瓜,小者如拳,上黃似著粉,宣人種蒔尤謹,遍滿山谷。始實成則鏃紙花粘於上,夜露日烘,漸變紅,花紋如生。本州以充士貢,故有宣城花木瓜之稱。……木瓜可種可接,可以枝壓。其葉光而厚,其實如小瓜而有鼻。津潤味不木者為木瓜。圓小於木瓜,味木而酢澀者為木桃。似木瓜而無鼻,大於木桃,味澀者為木李,亦曰木梨。」以上都是描述其果實的形態。


  至於它的花,由「木瓜花」三個字,似乎很難瞧出它到底為何物?花姿驕柔紅豔,果實玲瓏的木瓜,以其花梗極短或無,又似花海棠而別稱為「貼梗海棠」;此外,又因其梗有刺,其花似梅,而有「刺梅」之美名。

  品種繁多的木瓜,花色更是顯得出類拔萃,計有紅、深紅、橙紅、粉紅及白色等,不僅可以叢植於庭園中,或成排的作為綠籬栽培,更可栽培於盆缽中,修剪成姿態美妙且古意盎然的盆栽。每當花期來臨時,於銅褐色的枝條上,開滿有如梅花般的花朵,古色古香,最是令人喜愛。

  原產於中國和日本的木瓜,由於品種繁多,所以植株性狀的差異頗大,其株高可由十餘公分至二公尺不等;莖的分枝更有如刺棘狀,依其植株形態可分為匍匐性、伸張性和直立性。其葉片於花後才長出,呈長橢圓形,互生,葉緣因品種之不同而稍有差異,有的品種圓滑,有的品種則呈鋸齒淺裂刻狀。

  木瓜的花期,一般都在11月至翌年4月,但也有某些品種僅在冬季開花,或是一年四季都能開花,在本省,花期大多集中在11月至翌年4月,正值農曆春節期間,自然成為一種非常討人喜歡的應景花卉。

  木瓜於花後可結實,除了供觀賞外,還可以供食用和藥用,且具有怡人的芳香,相傳古代的宣城人,常將新採的木瓜藏於衣櫃或木箱中,讓芳馥濃郁的芳香附著於衣物上,人們只要把箱子啟開,清香氣味便撲鼻而來,這大概就是老祖宗們的原始天然香料吧!


34-仙客來(春)


學名:Cyclamen persicum Mill.
英名:Florist's Cyclamen
別名:一品冠、兔仔花、兔耳花、僧帽花、治病

之花、聖母的心臟、修女之花、豬的饅頭、 篝火花

植物分類:報春花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球根植物
原產地:地中海沿岸森林地代帶
花色:紅、白、乳白、粉紅、桃紅、深紅、紫紅

和各色與白色鑲嵌成絞斑者
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用途:切花、盆栽和庭園露地栽培
選購方法:宜選購植株健壯、右色濃綠且已見花

苞著色者。
花語/嫉妒,猜疑
紅/不合理
白/溫暖之心
淡色/理解
英國/含羞,內向
法國/過去的歡樂

仙客來,好個美妙的名字,莫非是花開得特別漂亮,有如正迎接從遠方來的仙客一般。事實上,仙客來正是來自遙遠的希臘和敘利亞一帶,於民國九年引進本省,逐漸推廣培育,迄今已成為一種常見且受歡迎的高級盆栽。

  雖然仙客來在十六世紀才開始被移至家中栽培,十九世紀已奠定了園藝品種的地位,成為歐美各國耶誕節重要的花卉之一。然而在歐洲,如用於特別的慶祝宴席裝飾時,則表示「離別」之意。

  明治中期,仙客來才由西方傳入日本,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在西方國家並不是很受歡迎的花,到了日本之後,反而成了窗邊、陽臺上不可或缺的最佳裝飾。由於花形像極了一束正在燃燒的火焰,日本的牧野富太朗博士特別為它取了別名叫「篝火花」。

  有盆花女王之稱的仙客來,花姿曼妙,向下綻開的花瓣反卷,極富趣味。迷人的姿態,不禁讓人聯想到靦腆的少女,輕倚在窗邊,凝視著窗外,雖然看起來有點羞怯,但同時又有一觸即發的熱情,仙客來就是這種耐人尋味的花。

  古羅馬時期,人們相信仙客來的球根可治各種蟲蛇咬傷,又可避邪,所以家家戶戶都種了它以保平安。此外,據說其鱗莖有麻醉及對孕婦有引產作用,因而也當作麻醉劑和助產用藥;中世紀以後,人們又以為其葉形長得像耳朵,就可以治耳疾,所以,在一般中藥房裏也可以買到它,人們也因此將它稱為「治病之花」。

  屬名Cyclamen,希臘語意為「球」,乃因球莖呈扁圓形之故。此外,傳說仙客來具有熄滅螢火的魔力,加上地中海沿岸有一野生品種Sow Bread的肉質塊莖,是豬最喜愛的食物之一,所以,仙客來有「聖母的心臟」、「豬的饅頭」等別稱。

  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的仙客來,為報春花科多年生的球根花卉。地下部為扁球狀塊莖,所以,被列為球根家族;葉由基部簇生於短莖上,呈心臟形,葉面布有灰綠色斑塊,具有長長的葉柄,自植株中心部抽出而向四周分散,形成一完整的圓座形。花自葉腋間抽出長梗而綻開於葉面上,嬌美的花朵呈害羞低頭狀,嚴冬裏越發呈現纖纖之美,讓人忍不住想多瞧它一眼!

  仙客來,其花形美得像隻振翅欲飛的鳥兒,或有人說它的花兒模樣像頭戴布巾的修女,故稱之為「修女之花」。當花朵盛開時,花瓣必定向上反卷,基部則連成筒狀,整朵花看起來猶如兔耳,「兔仔花」和「兔耳花」等別名就是因此而來。持不同觀點的中國人,認為其反向立起的花瓣使整朵花酷似古代的僧侶帽,所以,另取雅名為「一品冠」和「僧帽花」。

  花色繁多且富變化的仙客來,計有紅、白、粉紅、桃紅、深紅、紫紅、乳白等,以及各色間或鑲邊或鑲嵌或絞斑等多種色彩。每年冬季至翌年春天是仙客來的開花期,每個品種的開花習性不同,有些品種開花期集中,即一盆可一次開出所有的花朵,多達30至50朵,繽紛異常,這類品種較受熱情的歐美人士所喜歡;有些品種的花期則分散,一盆一次只開數朵,可連續開十數天,花開花謝,綿延不斷,雖不熱鬧,但可供細細品味,最適合含蓄的中國人。




36-芍藥(春)


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 (= P. albiflora Pall.)

英名:Paeony

別名:白芍、金芍藥、夷草、夷藥、犁食、沒骨花、將離、婪尾花、可離、小牡丹、草本牡丹

植勿分類:毛茛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中國大陸、西伯利亞及韓國等地。

花色:黃、白、紫、粉紅、紅、橙紅等

花期:2至6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含羞,羞澀,羞恥心


 

曾經有人如此說:「牡丹是花王,芍藥是花相,比地位,牡丹比芍藥高一等,論聲名,則芍藥略低一籌。」就香氣而言,芍藥勝過牡丹;以花形而論,芍藥大且美;顏色,除無黑色、綠色外,牡丹有的,芍藥都不缺。所以,陳淏子在《花鏡》中如是說:「園林中茍植得宜,則花之盛,更過於牡丹。」

  芍藥,其姿色瑰麗而鮮豔,外形更酷似牡丹,故常被誤認為是牡丹。韓愈曾有一首詠芍藥詩如此寫著:「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龍。覺未觸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多麼蘊藉含蓄而婉轉的妙問啊!「身在仙宮第幾重﹖」本來嘛!芍藥的名稱就是來自風姿綽約的花態!由此不難揣想它那美好娟秀的容貌,搏得了人間的好感後,多情的騷人墨客,在潛意識下,竟將它移化為某種抽象的象徵。

  春末夏初,牡丹凋謝不久,百花中紅英將盡,芍藥卻燦然盛開,因此有「婪尾春」的美名。千百年來,人們總是將洛陽牡丹與揚州芍藥相並提,也是事出有因的,畢竟,芍藥花型似牡丹,而且清香流溢,娉婷婀娜,色、香、韻三者兼具,猶如窈窕淑女,儀態萬千。

  芍藥也稱為夷草、夷藥和將離。「芍藥」之名,清朝時的李時珍解釋說:「芍藥,猶綽約也,綽約,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此外,韓詩外傳云:「芍藥,離草也。」董仲舒又補上一筆道:「芍藥,一名將離。」此乃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詩經,詩經即有:「唯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相招,則贈以文無(即當歸)。」故芍藥有「將離」之稱。

  芍藥亦屬於毛茛科,但是,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這是基本上和牡丹的相異處。

  芍藥和牡丹在植物特性上,雖然極為相似,然而,實際上還是有所差異的,茲錄宋蘇頌本草圖經所列的不同之處如下:「芍藥春生紅芽作叢,莖上三枝五葉,似牡丹而狹長,高一至二尺,夏初開花有紅、白、紫數種,種子似牡丹而較小。」現代的植物學家也說草本者為芍藥,木本者為牡丹



38-蝴蝶蘭(春)


學名:Phalaenopsis hybrida Hort.
英名:Moth Orchid
植物分類:蘭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熱帶亞洲
花色:紅、黃、白、淺綠、粉紅、紫紅等色,以

及噴點、斑紋、線條、白花紅唇等。
花期:全年,但以春季最盛
用途:切花、盆栽以及附木栽培
花語:幸福,純潔,豐盛,快樂,滿足,吉祥,

長久
粉紅色/活潑可愛,有才能
白色/不被誘惑,莊嚴的美人




蝴蝶蘭是蘭科植物中最活潑、清爽的一屬,是一種非常高雅且人見人愛的蘭花,在蘭花世界中,被譽為「蘭花之后」(Queen of the Orchid),也是唯一能媲美嘉德麗亞蘭的蘭花。

  蝴蝶蘭之所以被稱為蝴蝶蘭,是因為其花形遠遠望去,猶如一群飛舞中的蝴蝶,所以被命名為「蝴蝶蘭」。屬名Phalaenopsis,希臘文有「非常酷似蛾」的意思,但也只有毒蛾才能擁有如同蝴蝶般的美麗翅膀與色彩,因此美其名為「蝴蝶蘭」;此外,曾任印尼國立植物園園長及國立植物標本館館長的C. L. Blume先生,第一次看見生長在矮灌叢下的蝴蝶蘭時,曾誤以為是真的蝴蝶呢!事實上,它的英文名字就叫作Moth Orchid。

  蝴蝶蘭的品種甚多,其花梗有的一莖一梗,有的一莖數梗,新株的花梗不到30公分,可著花一至數朵,老株的花梗則可長達百餘公分,著花數常常可達數百朵。例如產於菲律賓的某個原生種,其花梗分出數枝子梗,開花時,子梗均呈弧形下垂,花序排列整齊,花姿更是優雅,加上翠綠並帶有斑紋的肥厚葉片作陪襯,更顯得高雅動人,尤其在微風輕拂下,其花朵婀娜飄蕩,有如群蝶正在隨風輕舞一般。

  蝴蝶蘭為蘭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原生種大多分布於亞熱帶的中低海拔地區,自臺灣南端、菲律賓群島、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北婆羅州等地最多,這些地區的環境終年都是高溫多溼,少數品種則生長於中溫多溼的地方,這也是蝴蝶蘭在臺灣普遍被栽培的原因。

  蝴蝶蘭屬於單莖類的蘭花,然而其莖甚短,且被大片的橢圓形葉子所遮掩,幾乎無法明顯分辯出來。葉的顏色因品種不同而分為綠色、綠面紅背和斑葉紅背三種。根亦有綠白根尖和赤紅根尖之分。花莖的長短因品種不同而差別甚大,可由十於公分至百餘公分不等。花朵的大小,亦因品種之不同而差異甚大,有花徑小於2公分的迷你種,也有花徑大於15公分的大花種。

  蝴蝶蘭的花色,由於雜交容易,近幾年來更是千變萬化,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計有純白、黃、綠、紫紅、粉紅、黃色帶赤斑紋、白花紅唇、白底紅條紋、粉紅紫條紋等,真是不勝枚舉。蝴蝶蘭的花朵,具有6枚花瓣,而事實上,其中3枚為萼片,3枚為花瓣。向上的1枚稱為上萼片,左右兩斜的2枚稱為下萼片,而左右兩肩大片的,才是真正的「花瓣」,最下的一枚則突變成唇瓣。

  根據花型,蝴蝶蘭大致上又可分為兩種,其一是兩側的花瓣較瓣狀萼寬而長,且唇瓣的先端分裂成兩條觸角般的短鬚者,大多為中型花或大型花,也是目前花市裡最常見的園藝栽培種;其二則是瓣狀萼與左右兩側的花瓣大小相同,且唇瓣前端不分裂者,此種花型大多屬於小花種。

  花莖彎曲柔和的下垂的蝴蝶蘭,花姿輕盈飛舞,配上其高雅的花型,更顯高貴而圓滿。但在十九世紀時,一些歐洲人士少見多怪,認為蝴蝶蘭是魔鬼的化身,才會如此的漂亮、高雅,甚至說它具有劇毒,後來疑團頓釋,便將它視為仙女下凡一般,蝴蝶蘭的身價也立即上漲。而今,不僅歐美人士將它視為寶貝,甚至亞洲的日本、臺灣、韓國等地更視它婚禮不可缺少的花,以象徵「幸福」、「純潔」、「豐盛」、「快樂」、「滿足」、「吉祥」和「長久」。




40-瓜葉菊(春)


學名:Senecio cruentus DC.
英名:Cineraria, Senecio cruentus
別名:富貴菊、黃瓜花、瓜葉蓮
植物分類:菊科
園藝分類:一、二年生草本
原產地:非洲北部、加拿列島
花色:紅、粉紅、深紅、藍、深藍、白色等,及

中央管狀花與周緣舌狀花以不同的顏色組成有如環狀花的複色花

花期:1至5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興奮,快活,持久的喜悅,長久的光輝
    各色/常樂,快活 
    藍/愛的煩惱 
    紫/迷亂的回憶 
    白/有希望的煩惱


 

瓜葉菊的英名Cinerariau,是由拉丁語「老人」轉變而來的,這大概是因為當瓜葉菊的花一枯萎,就會產生許多覆蓋有白毛的種子之故!然而,儘管如此,每當瓜葉菊盛開時,卻依然鮮麗活潑,不僅一點也看不出所謂的「老」樣,還處處充滿春天的氣息呢!看到了這種在陽光下快樂綻放的花朵,想必你的心中也將快樂起來;由於花色看起來堅強而燦爛,所以,它的花語也就離不開「喜悅」、「光輝」了。

  高雅秀麗的瓜葉菊,由於葉片與常見的瓜類如絲瓜、佛手瓜、香瓜等十分相似,花朵沒開前,的確容易讓人看走眼。

  瓜葉菊是菊科家族的一員,也具有典型的頭狀花序。西洋人也將它的花語定為「興奮」、「快活」,的確非常適合且貼切,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低矮的植株上頂生著茂密且耀眼的花團,紅、藍、紫、橙、粉紅、白等繽紛的色彩,應有盡有,令人賞心悅目,每當繁花盛開時,往往使整個植株有如一朵大花傘一般,雍容華貴的丰采,不愧為盆花之后。

  又名「富貴花」的瓜葉菊,是冷涼季節中的高級盆栽花卉,也是近十餘幾年來頗為風行的盆花之一。雖然早在1901年就已引進臺灣,但是,普遍被栽培卻是近十餘年來的事,尤其每逢年關將屆,花市和各個花圃、花店便大批湧到,價格也非常的大眾化,新春期間你也可以考慮買幾盆回家,為家中平添幾分喜氣。

  原產於非洲北部和加拿列島等地的瓜葉菊,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株低矮,株高10至20公分;莖直立,但極為短小;葉片大,為掌狀淺裂葉,有如瓜類植物的葉一般,葉面粗糙,葉面及葉背或多或少被有短小的茸毛,所以,有黃瓜花和瓜葉蓮等別稱。然而,有人卻認為「瓜」字不甚好聽,所以喜歡稱它為「富貴菊」,表示大富大貴,有發財的寓意。其花為頭狀花序,有如翠菊狀,數十朵至數百朵的花組成了一個大傘,集中於植株中央,呈半球狀,十分美觀。

  瓜葉菊的花色豐富而美麗,計有紅、粉紅、深紅、藍、深藍、白色等,中央的管狀花與周緣的舌狀花,以不同的顏色組成環狀花,遠看有如蛇的眼睛一般,所以原產地地中海沿岸和附近的居民稱它為「蛇目菊」。花徑大小則依品種之不同,可分為巨大輪種(花徑達10公分以上)、大輪種(花徑8至10公分)、中輪種(花徑6至8公分)和小輪種(花徑約2公分左右)。

  瓜葉菊不僅適合花壇栽培,更適合陽台栽培和盆栽,每當花朵盛開時,一片花海,令人目不暇給。

  繁花璀燦的瓜葉菊,不管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它,然而,送禮時仍須留意。紅色花代表喜慶吉祥,紫色花代表財色兼收,粉紅花代表幸福好運,藍色花代表等待,白色花則代表高潔而取財有道。



42-木棉花(春)


學名:Bombax ceiba L.
英名:Cotton Tree, Red Silk-Cotton Tree
別名:過木、斑芝樹、攀支花、英雄樹、木綿、

吉貝、紅棉
植物分類:木棉科
園藝分類:落葉性喬木
原產地:印度
花色:紅、橙
花期:2至4月
用途:庭植和行道樹
花語/熱情




「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沉沉的夜徘徊在木棉道,輕輕的風吹
過了樹梢,木棉道我怎能忘了,……」當你口中哼著這首歌時,腦海裡是否已映現出那綻開許多火紅花朵的美麗景象呢?

春天到了,你可曾留意街景的變化﹖

  木棉花開是三月最美的景緻之一,碩大的橙紅花朵,與深褐色的枝條相映成趣。

  在四季如春的寶島臺灣,若非特別細心觀察,還真不容易發現植物生長化育的狀況。然而,木棉不論是落葉、開花或萌發新芽,都充滿了壯闊的氣勢,不管是落葉的沉潛或是花開的喜悅,都是大開大闔的痛快俐落。

  木棉和馬拉巴栗是近親,在臺灣各地的公園、校園以及人行道旁,都可覓得她的芳蹤。臺灣中、南部由於氣候較溫暖,開花較早;北部則較晚。木棉於開花之前,葉片會掉個精光,所以,每當花朵盛開時,整棵樹上顯得豔麗繽紛,有如燃燒的火花一樣的熱情無比,這也是其花語「熱情」的由來。

  木棉屬於陽性樹,喜愛暖和的氣候且耐乾旱,多分布於熱帶,原產地則眾說紛紜,臺灣所見的木棉,為早年引進,現已馴化,然而它還是具有落葉、盛花、新芽和綠蔭等四種變化,只要細心觀察,你也可以分享它一年四季的變化。

  一至三月,是木棉的落葉期,此時僅見布滿瘤刺的主幹矗立,側生的枝條向四方水平展開,好像是充滿逕道的木刻版畫,有人說它這種以黑色為主調的景色,簡直就是沉靜極了。

  慢慢的,花朵隨著春意漸濃而甦醒,就在人們稍微疏乎之際,嘩一聲,只見一片豔似晚霞的花海在天邊灼燒,朵朵由橘黃到橙紅的花朵,攀附在枝幹上,層次變化明晰,就像一幅濃烈的油畫一般,也因此得來「攀枝花」或「攀支花」的美名。

  五月,花朵凋落將盡。這期間,不曉得是否有人走過樹下,恰巧「叮咚」一聲,被落下的花朵打個正著,一切彷彿早有預謀,非得繁花盡落,新芽始長出。

  新發的芽,一點點嫩綠襯著灰色的枝幹,分外引人注目,宛如不小心在畫紙上灑下幾點綠色染料,乍看毫無章法,其實卻別有用心,且別富風韻。慢慢的,盛夏已至,猛一抬頭,才驚覺木棉竟已綠蔭滿枝了,這種情況則一直要持續到來年。

  年復一年,木棉就在這四種狀態中循環、成長,愈來愈高,愈來愈壯,當然也就愈開愈美了。

  原產於印度的木棉,為木棉科的落葉性大喬木,高度經常在10至20公尺以上。樹幹直立並長滿大小不一的刺瘤;枝條輪生、平出,小枝粗硬。高大的木棉,像英雄般的聳立著,總要人仰視,所以不常有人注意到它的葉子。其葉互生,為典型的掌狀複葉,小葉橢圓形或廣卵形,葉面平滑,有5至7枚。

  木棉的花是由5片肉質的花瓣組成,顏色從橙黃至朱紅都有,據說花朵盛開時,往往將駐足仰視的人映照得滿臉通紅,所以,古人稱之為「烽火花」。花萼為短筒狀,花徑約10公分,花後可結橢圓形蒴果,長約15公分,五裂,種子為卵圓形,徑約0.3公分,上被棉毛,每當蒴果裂開時,棉絮迎風飛舞,有如雪花一般。




44-茶花(春)


學名:Camellia spp.
英名:Common Camellia, Camellia
別名:海石榴、曼陀羅樹、耐冬、椿、山茶花、

晚山茶、藪椿
植物分類:山茶科
園藝分類:常綠灌木、小喬木或大喬木
原產地:日本、韓國、印度、中國大陸長江和珠

江兩流域的所有省分。
花色:紅、黃、白、紫、粉紅、桃紅、緋紅、紅

白相摻或相嵌以及罕見的褐色等。
花期:11月至翌年的5月
用途:食用、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

培。
花語/美德,謙遜

紅/謙遜之美德
粉白/浪費,時髦
白/可愛,完美之魅力 
山茶/抑制之美德
紅/謙讓,高潔的理性
白/理想之戀
粉紅/克服困難


 

茶花是一群山茶科植物的總稱,又名「山茶」、「海石榴」、「曼陀羅樹」、「耐冬」、「椿」和「山茶花」等。原生種以我國南部為中心,分布於亞洲南部各地,尤其是雲南省一帶最多,素有茶花「祖家」、「故鄉」之稱。


 茶花的種類甚多,多的令人混淆不清,例如我們平常飲用的各種茶,烏龍、包種等,與觀賞用的茶花是同科不同種;日本人所稱的「椿」,多半是指茶梅之類的茶花;國人所稱的茶花,則以山茶居多。


 由於茶花具有「惟有山茶殊耐久,獨能深月占春風」欺梅的風骨,又有「花繁豔紅,深奪晚霞」凌牡丹之鮮豔,更以終年常綠和優美的樹姿,在庭園花木中享有盛名。唐宋以後,尤受文人雅士們珍愛,紛紛賦詩詠頌,例如大文豪蘇東坡就曾寫下許多有關茶花的詩,如:「山茶相對本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似與君君不見,爛紅如火雪中開。」對茶花不僅是同情,而且還帶著一股極深的感情。


 我國最早栽培的,可能是古代佛堂裏的僧侶,這可由現在廟宇裡大多有高大的茶樹而得知。然而,究竟始於何人?何時?何地?則已不可考,只知道在唐朝時已經非常多,宋朝時則更為普遍。


 日本的茶花,有當地野生和來自我國的,也有從韓國引進的。他們鍾愛茶花的程度,比起我們中國人,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致力於品種改良外,對於茶樹的保護,更是注重。


 頗受國人喜愛的茶花,不僅因花朵豔麗妍婉而被稱為「兒女花」;也因樹姿勃發、氣勢雄輝而被稱為「英雄樹」,如此集美豔、雄偉於一身的花木確實不多,難怪歐美人士也非常喜愛它,近幾年來,更有人將它如玫瑰般的普遍栽培於庭院中,尤其是美國加州的薩克雷曼市,市民們不僅將茶花尊為市花,遍地栽植,使該市成為名副其實的「茶花城」,更而將茶花盛開的三月,訂為「茶花節」而大事慶祝呢!


 茶花香味或淡或無,但完美無比的花姿,卻與牡丹一樣,同是我國古代高官顯貴的玩賞花卉之一,十九世紀初,也曾短暫的風靡了整個歐洲。拿破崙一世的皇后約瑟芬,其心愛的花圃裏也種有珍貴的茶花品種。「大白茶」可說是最為歐美人士所激賞的,蜚聲國際的法國名劇作家小仲馬,以茶花高潔幽雅的品質,從而塑造出純潔高雅的「茶花女」,女主角馬格麗特總是隨身配戴一朵茶花出入社交場所,雖無特別的意義,但卻成了茶花女的特殊造型。當然,無形中也反應了當時社會人士喜愛茶花的情形,無論場合正式與否,都以配戴茶花為品味高雅的象徵。


 茶花也被我國選為十一月的當令之花。由於入冬之後,奼紫嫣紅的群花都不見了,唯獨茶花依然盛開,所以,才被選為當令之花。


 有人說茶花凋落時特別壯烈,因為它總是在花朵盛開得最美麗的時候,連蒂帶花的一齊掉落下來,因此也叫「斷頭花」。古人的觀念中,綠油油的茶花葉子比花朵更神奇,四季常綠,認為是「不死」的象徵。


 原產於日本、韓國、印度和中國大陸長江、珠江流域各省的茶花,為山茶科常綠灌木或喬木。葉革質,互生,濃綠而有光澤,卵形或橢圓形,具鋸齒緣,葉背則呈黃綠色。花頂生1至2朵,因品種之不同,可由秋末開到翌年的四、五月。花含有萼片5枚或更多,呈覆瓦狀排列,花瓣5至7枚,或由雄蕊特化成兩百枚左右的花瓣,單瓣花開花後可結蒴果,而大多數的栽培種則由於雌雄蕊均已變態,所以不易結果。


 茶花的種類繁多,花大而色豔,花型更是豐富,有單瓣型、重瓣型、寶珠型、半曲瓣型、五星型、松球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繡球型、放射型、薔薇型等十餘種花型。根據花瓣的排列方式,則又可分單、重瓣兩種。


 花色繁多的茶花,除了紅、白、粉紅、紫等色外,西元1949年,雲南西部的深山裡發現了黃色的「金茶花」,喜愛茶花的人無不感到興奮。此外,由於園藝技術的日漸發達,花色也愈來愈豐富,目前已有紅白相間和近於褐色的茶花品種出現於市面上。 


46-牡丹(春)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英名:Tree Paeony, Peony, Moutan
別名:富貴花、木芍藥、陽花、百兩金、鹿韭、花王
植物分類:毛茛科
園藝分類:落葉灌木
原產地:我國大陸西北部及不丹等地。
花色:紅、粉紅、濃紅、桃色、紫、黃、綠、白等。
花期:3至6月
用途:切花、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富貴,羞怯




牡丹,是我國自古以來特有的名貴之花,號稱「花中之王」,更被推崇為「中國名花之最」;就像歐洲貴族喜愛玫瑰一樣,中國的權貴人士也對牡丹情有獨鍾,因為牡丹的豐潤花形象徵著高貴和富有。

  雖然牡丹有「花王」的美譽,但是,體態雍容華貴的牡丹花看起來仍有一副羞怯的表情,因此,它令歐洲人聯想到害羞少女粉嫩而微紅的雙頰,這與強烈的玫瑰比較起來,貴為花王的牡丹,就顯得穩重成熟多了。

  在萬紫千紅、李白蕉綠中,擷一朵美豔奪目的花卉作為「大富貴亦壽考」的象徵,自是以牡丹最為允當了!牡丹以其花姿雍容華貴得名「富貴花」、「花王」和「百兩金」;以其盛行於唐朝,尤其是洛陽地區而稱「唐花」或「洛陽花」;以其花似芍藥而幹為木本得名「木芍藥」。

  牡丹花,又名鼠姑、鹿韭等,盛產於黃河流域。古籍中,最早提到牡丹的,是南朝時候謝康樂所寫的「永嘉水面溪間多牡丹」,而劉賓客《嘉話錄》中謂「北齊楊子華擅畫牡丹」則此花之由來久矣!

  牡丹之所以盛於絡陽,據說是在武則天當權的時候。有一年冬天,她忽然發起狂興,昭諭皇宮御花園中的百花,必須在翌日的某一時辰同時綻放,百花都不敢不遵時開放,唯獨牡丹違抗聖旨,比規定的時刻遲了數個時辰方才開放,因此觸怒了武則天,而下詔將園中的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去,從此牡丹便盛於洛陽了。後來,宋朝的大文豪歐陽修寫「洛陽牡丹記」時說:「牡丹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洛陽人對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更使民間流傳著「洛陽牡丹,天下第一」的諺語,讓人幾乎忘了牡丹曾在長安風光一時的歷史呢!

  牡丹為毛茛科的多年生落葉灌木。葉互生,為羽狀複葉,呈翠綠色,主脈明顯,葉尖有二、三裂刻。枝葉扶疏,落落大方,俗語常道:「牡丹雖好,仍需綠葉扶持。」其莖葉栩栩伸展,不嫌單調,與紅花相配,恰到好處。花色繁多,計有黃、紫、白、大紅、桃紅、紅等六大類;葉深綠色者多開紅花,葉墨綠色者多開紫花,紅花、白花多清香,紫色花則香味濃烈。

  花型則有單瓣、半重瓣(數層)、多重瓣(千瓣)三種。此外,則又分為平頭、繡頭、冠子(外瓣平展,內瓣立起)、樓子(外瓣立起,內瓣再升高)四型。

  洛陽牡丹園是天下第一。古來評花,以姚黃為花王,屬千層瓣黃花(或稱千葉黃花);其次為魏花,為千層瓣紅花(或稱千葉內紅花)。牡丹花偶有一莖兩花,謂之合歡牡丹;有先開花後生葉者,名枯枝牡丹;亦有似芙蓉三變者,早上純白,十時許嫩黃,中午又增紅暈。

  牡丹花以紅色、白色最多,此外,紫色、黃色亦多,甚至還有淡綠色的花,然而,其品質差矣!




48-杜鵑花(春)


學名:Rhododendron spp.
英名:Azalea
別名:滿山紅、映山紅、照山紅、應春花、石

嚴、山石榴、紫陽花、躑躅
植物分類:杜鵑花科
園藝分類:常綠或落葉灌木
原產地:分布極廣,包括北半球的溫帶、亞熱帶

和寒帶地區。
花色:紅、白、黃、橙、紫、粉紅、洋紅、深

紅、乳白,以及白底紅邊、紅點等。
花期:12月至翌年7月
用途:切花、盆栽以及花壇、綠籬和庭園等露地

栽培。
花語/愛的快樂,節制,節制欲望

白:被愛的欣喜

斑:愛的喜悅


 

花色繁多且五彩繽紛的杜鵑花,由於栽培容易,因此廣受一般人的喜愛,這一點倒與它的花語「愛的快樂」頗為相符。

  三、四月間,杜鵑盛開於高山、平地,可謂滿山遍野且充滿一股春的氣息,所以,滿山紅、映山紅、照山紅、野山紅、應春花等眾多的別名。就以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每年總是吸引數以幾十萬計的賞花人潮,沉醉在杜鵑花構成的迷人春景裡,若配上暖暖的春陽,所謂的春光明媚,再也沒有比此時更恰當的了!「杜鵑花」三個字,似乎也早已成了春天的代名詞,常使人一提到它,就想起了美麗的春天。

  如果說,牡丹是宮廷佳人,那麼,杜鵑就是鄰家那婷婷玉立的女孩了!

  杜鵑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悠久,相關的傳說和故事也就特別的多,自古以來,人們總是那麼的喜歡它,或賦予絢麗的詩篇,或繪以燦爛的圖畫,或杜撰出優美、動聽的故事;又由於杜鵑花和杜鵑鳥同時為大地帶來春天的喜悅,所以,人們也將它們揉和在一起來歌頌。

  流傳在閔、浙一帶的故事是這樣說的:杜鵑和謝豹原為結拜兄弟,謝豹因無意中傷了人而犯死罪,被關進死牢,杜鵑帶了些酒菜去看謝豹,謝豹諱稱要理髮,讓杜鵑代他坐一會兒牢,杜鵑欣然同意,那知謝豹一去不回。杜鵑傷心的哭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就被推出去斬首了。杜鵑死後變成一隻冤鳥,從這山哭到那山,想找謝豹,卻徒勞無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啼出的血淚灑在山間,滴到之處便長出一株株的小樹,春天一到,便開出了血紅色的花,這就是杜鵑花的由來。

  另有一則故事則是這樣說的:古時蜀帝杜宇,到死後仍然捨不得離開他的子民,其靈魂便化作一種鳥,名叫「杜鵑鳥」,常叫著:「不如歸!不如歸!」一直叫到口吐鮮血,血滴在一種樹上,便開出血紅色的花,後人為紀念杜宇便稱此花為「杜鵑花」。

  杜鵑花為杜鵑花科的落葉性或常綠灌木,全球約有一千多種以上,分布極廣,包括北半球的溫帶、亞熱帶和寒帶地區,都有它的蹤跡。

  杜鵑株高1至3公尺或更高,葉片有橢圓、卵圓、披針等多種形態,全緣,葉片大小因品種之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花色繁多,並有單、重瓣之分,果實為蒴果。

  園藝上,由於性狀和生長習性上的差異,可歸納為兩大類,一為杜鵑類,落葉或常綠性,葉小型如紙質,葉被有刺毛,植株大多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或平地,且特別喜愛空氣濕度低而夏季溫度高的環境。另一種為躑躅類,常綠性,葉大型呈革質,有光澤、無刺毛,植株高大,花朵亦為大型花,高海拔山區才能生育繁茂。本省平地和庭園栽培的杜鵑花多為杜鵑類,大致可分為五個族群:

  ●臺灣杜鵑 是臺灣原產的野生杜鵑群,分布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各山區中,如:西施杜鵑、烏來杜鵑、紅毛杜鵑、森氏杜鵑、金毛杜鵑等,都非常的美麗,它們的花期個個不同,賦與山區豐富且不同的景觀,在森森林中、溪流旁和山徑邊,綻開著美麗迷人的鐘形花朵。

  ●平戶杜鵑 原產於中國,流傳至日本,經過多年雜交所育出來的品系。它的特性是株勢強健,生長迅速,成株可達2至4公尺以上;它的抗汙染力很強,非常適合種植在市區內,是本省舉目可見的杜鵑花,花色有紅、橙、白、粉紅、紫紅、桃紅等色系。

●久留米杜鵑 由原產於日本霧島的杜鵑所雜交而來的。它的花朵較小,數量繁多,其樹形較矮小且直立,花期在三至四月間,花色有紫、紅、白和斑紋等,而且有單、重瓣之分。

  ●皋月杜鵑 其特色在於它可同時開出兩種不同顏色的花,或者一朵花中有兩種顏色,是日本人最喜愛的一種杜鵑花。它的樹型呈叢生狀,樹姿亦較為低矮,適合做成盆景;它的花瓣顏色變化非常複雜,可大略分為素底、底白、覆輪和斑紋等四種。另外,皋月杜鵑還有一個有趣的特徵,它不像一般杜鵑,在開花期間或花期後才陸續長葉,而是在舊葉落盡、新葉長出後方才開花。

  ●西洋杜鵑 顧名思意,是由西洋人育出來的杜鵑花;可分為美國式西洋杜鵑和比利時式西洋杜鵑兩大類。它的特徵在於花型豔麗,且四季均可開花,為適合溫室栽培的品種。



52-雛菊(春)


學名:Bellis perennis L.
英名:English Daisy, Meadow Daisy, Daisy,  

True Daisy, Day's Eye
別名:延命菊、長命菊
植物分類:菊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歐洲西部
花色:濃紅、粉紅、白
花期:12月至翌年5月
用途: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天真,和平,希望,美人,愉快,纖細,

幸福




有「花之女王」、「花中花」之稱的雛菊,是非常天真、可愛的小菊花。英名Day's Eye(日之眼),即指它日出而開,日落而閉的習性。法名La Marguerite,意為「珍珠」,即指它的花蕾未開前像顆圓潤的珍珠。屬名Bellis,則是來自拉丁語bellus,為「美麗」的意思,由此可知雛菊是多麼為人所喜愛!

  據考古學家調查,在古埃及帝王的墳墓裡,曾經發現有雛菊、矢車菊和飛燕草等植物的遺骸,所以雛菊也可以算是原始的植物。在十七世紀,雛菊已受園藝學家的欣賞,到了十八世紀,新品種更紛紛被育出,而今在花壇和花店裡,雛菊可愛的姿容更是常見。

  曾有這麼一段希臘神話:

  天真、美麗的森林妖精貝吉絲與發誓相愛的艾馬萩斯在花園中共舞,正興高采烈的時候,被暗戀她已久的果樹之神貝爾塔慕拉斯發現了,便到處窮追不捨找麻煩,貝吉絲不勝其煩而要求女神保護,女神只好將她變成美麗的雛菊。這也是其屬名Bellis和花語「天真」、「美人」的由來。

  可愛純樸的雛菊,雖然沒有迷人的芳香,長相又平凡,然而卻有好多個可愛的稱呼呢!例如「搖動的星」。英格蘭人稱它為「花精」、法國人稱它為「復活節的小花」,德國人叫它「復活節之缽」、「牧場裡的珍珠」以及「愛的測定器」等。而最後這個愛情的測定器,也是和戀愛占卜淵源極深的植物。

  對少女而言,男人的心是最難以捉摸的,應該前進?還是乾脆就將它遺忘?面臨這樣的抉擇時,雛菊便是最好的諮詢對象。

  少女就這樣摘著一瓣一瓣的雛菊,口中唸著「你愛我」、「你不愛我」,由最後的花瓣來決定命運。如果幸運,得到的答案便是「你愛我」,結束時再把花瓣放在口袋裡或枕頭下,將更能保護兩個人的愛情;反之,就只好失戀了。

  原產於溫帶歐洲的雛菊,耐寒性稍強,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本。在臺灣除高海拔山區外,都作秋播一年生草花栽培,植株嬌小而可愛。

  雛菊具匍匐性地下莖,株高約十餘公分。葉匙形或呈倒卵圓形,由地面蔟生成圓盤狀,花莖由葉叢中抽出,頭狀花序頂生,周圍為舌狀花,中央部位為筒狀花,顏色一般較豔或異於舌狀花而顯得突出;花色有濃紅、粉紅、白及淺紫紅等;花徑則因品種而異,有直徑1至2公分的極小輪球形花,以及直徑6至7公分的大輪種重瓣花等。每棵植株經常可保持七、八朵花,花開花謝絡繹不絕,整個花期可長達兩、三個月之久,所以有「長命菊」、「延命菊」之稱。




54-飛燕草(春


學名:Delphinium ajacis L.
英名:Larkspur
別名:千鳥草、南歐翠雀、雲雀之足、雲雀之

爪、千鳥花
植物分類:毛茛科
園藝分類:一年生草本
原產地:南歐
花色:粉紅、白、紫、藍
花期:1至5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清明,正義,自由 

 

英國的英雄亞伊亞斯,因為戰利品分得太少而憤怒不已,用劍對著庭院中的花草亂刺亂砍,當他穩定恢復理智後,為自己的這種行為感到非常的可恥,便自殺了。他所流的血滴到地上後,便開出了美麗的飛燕草,花朵上面據說還出現了亞伊亞斯英文名字的縮寫「A.I.A」。

  南歐民間曾經流傳一則充滿血淚的傳說:飛燕草乃是古代有一族人因受逼害,紛紛逃難,但是,都不幸遇害,魂魄於是紛紛化作飛燕(一說翠雀),飛回故鄉,並伏藏於柔弱的草叢枝條上,久而久之,這些飛燕便化作美麗的花朵,年年開在故土上,渴望能還給它們「正義」和「自由」。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趙飛燕嬌小輕盈,掌上可舞,而飛燕草輕柔的模樣,同樣使人有這種感覺,所以,常有人認為它就是趙飛燕的化身,其實飛燕草並非中國的花卉,南歐才是它真正的故鄉,也因此,有「南歐翠雀」之稱。

  飛燕草也稱為「燕草」,因其花形很像雲雀。此外,「雲雀之足」、「雲雀之爪」等別名,也是因其特徵而來。

  原產於北半球溫帶地區的飛燕草,以其花葉似「飛燕」而得名,也因花朵有長「距」且花朵成群,迎風搖曳,有如眾鳥飛舞,而有「千鳥花」、「千鳥草」等美名。

  號稱南歐名花的飛燕草,為毛茛科一年生或宿根性草本花卉。株高30至100公分,莖直立,多自基部分枝,上端枝條則少分枝。莖下部的葉片有長柄,掌狀三裂再作細裂狀;莖下方葉則小而無業柄。花著生於莖梢,為總狀花序;小花有長距,單瓣者有花瓣2至4枚,萼片5枚,與花瓣同色,花色有白、紅、淡黃、紫、藍、淡紅、粉紅以及斑紋等各種花色,也有重瓣品種。本省常見於春至初夏開花,花後即告枯萎不過冬,所以,多作一年生草花栽培。

  飛燕草另有「輕盈、美麗,但單薄、短促」的花語。其不同的花色,更有其不同的寓意,藍色花代表「抑鬱」;紫色花代表「傾慕、柔順」;粉紅色花代表「詩意」;白色花代表「淡雅」。



56-白頭翁(春)


學名:Anemone coronaria L.
英名:Windflower, Poppy Anemone, Anemone
別名:罌粟草玉梅、妖精之花、風娘子、風之

花、一輪草、一華草、秋牡丹、牝牛之鈴
植物分類:毛茛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球根植物
原產地:南歐、小亞細亞
花色:白、紫、紅、藍紫、粉紅或複色
花期:一至五月
用途:藥用、切花、盆栽、花壇及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堅忍,背信之戀,漸漸渺茫的希望
  白/真實
  黃/孤獨,絕交
  紅/我愛著您
  紫/跟隨您




白頭翁,乍聽之下,還以為是鳥名呢!殊不知乃是姿色驕媚的原野之花。

  也被美稱為「妖精之花」的白頭翁,其屬名Anemone,是由希臘語Anemos(風之意)而來的。相傳花神芙蘿娜的侍女中,有位名叫安娜莫娜(Anemone) 的少女,長得亭亭玉立,楚楚動人,非常惹人憐愛。而花神之夫傑菲魯斯(即風神)於日久生情之下,也愛上了這位美麗少女,此事不久被芙蘿娜知道了,醋勁大發之下,便將她放逐到偏僻的離宮隔離起來。但是,癡情的傑菲魯斯依然找到了她,經過一番的甜言蜜語之後,更是難分難捨,在無可奈何之下,芙蘿娜只好將她變成一朵絢麗的野花。而且,每當此花綻開時,風神就吹來暖風撫摸著她的頭,使它開得更驕、更美,於是後人就將此花命名為Anemone。

  風姿綽約的白頭翁,古希臘人和羅馬人常用它來裝飾維納斯(司美與愛的女神)的祭壇,或編成花環來妝扮死者的臉部。現在的歐洲人則利用白頭翁做為復活節的飾花,尤其是德國人,更在復活節期間,將此花編成花環套在雌牛的頸上做為點綴,所以,白頭翁也稱為「牝牛之鈴」。

  原產於南歐和小亞細亞一帶的白頭翁,自生的野生種在聖經中被稱為「野花」,相傳是由基督的血所染成的。這種植物在暖風吹拂下,方能綻開美麗的芳姿,因此,也稱為「風娘子」和「風之花」,這也是英名Windflower的由來。

  白頭翁為毛茛科的球根花卉,株高20至35公分。根生葉,由地下莖蔟生而出,為羽狀複葉。花莖自地下莖抽出,單莖單花,所以,日本人稱它為「一輪草」或「一輪花」;花瓣圓狀,事實上,這些花瓣均由萼片瓣化而來的,無真正的花瓣,但仍有單瓣和重瓣之分。

  白頭翁具雄蕊多數,花葉深黑,柱頭則短而多毛,於強烈醒目的花色搭配之下,更顯絢麗燦爛,繁多的花色計有紅、白、紫、藍紫和粉紅,有時花朵中心尚有白色的色環出現,使得姿容更加生色。

  白頭翁花後可結實,瘦果聚集成頭狀,種子附生有羽毛狀的白色鬚毛,其形狀宛如白髮老翁,故稱為「白頭翁」。

  白頭翁的種子雖可供播種繁殖用,惟來自種子的實生苖,需經一年的肥培後方能開花,所以,一般的消費者仍喜歡購買進口的球根來栽培,以利開花。




58-羽扇豆(春)


學名:Lupinus L.
英名:Lupine
別名:魯冰、魯冰花、魯冰豆、無藤草、昇藤

草、狼豆
植物分類:豆科
園藝分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美洲和地中海沿岸
花色:黃、白、藍、紅、粉紅、藍紫,並有旗

瓣、翼瓣和龍骨瓣具不同色彩的複色組

合。
花期:春至夏季
用途:綠肥、美容原料、切花、盆栽、花壇及庭

園露地栽培。

花語/空想,貪慾,悲傷,母性愛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這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歌,它也隨著電影「魯冰花」在柏林影展的大放異彩中而流傳於國際。片中早夭的小畫家和熱情年輕老師的演出,的確令人喝采和感動。

  而現實生活中真有一種名喚「魯冰」的花嗎﹖原來,魯冰花不是杜撰出來的,它可是茶園中的重要綠肥呢!

  嫵媚動人的羽扇豆,顧名思義,是豆科家族的成員。其屬名Lupinus 源自拉丁語的Lupus ,為「野狼」之意,此乃因為本屬植物大多與野狼一樣,野生於荒郊的土地上,也因為如此,使得羽扇豆有了如狼個性般的花語─貪慾。

  另一花語「悲傷」,則是源自希臘語的Lupe。這是因為羽扇豆的種子太苦了,一旦吃進嘴裡,不知不覺的將會露出悲傷般的扭曲表情,所以才有如此的寓意。

  魯冰是羽扇豆的別名,又稱「丘藤草」或「狼豆」,魯冰之名乃由英名Lupine音譯而來的。

  羽扇豆除了可充當茶園的綠肥外,其種子富含脂肪,所搾出來的油,不管食用或外敷,都會使皮膚更加細膩、滑潤,對養顏美容頗具功效。古羅馬人更認為羽扇豆的油脂可使血氣順暢、表情活潑和散發青春的光采,對愛情大有助益,是當時青年男女愛用的食品。

  原產於美洲及地中海沿岸的羽扇豆,屬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可達50公分以上。葉具長柄,多生於莖基部,為掌狀複葉,小葉五至十五枚,披針形或倒披針形,整個掌狀複葉在長柄的支撐下,看起來更像是「羽扇」一般,因此才有「羽扇豆」之名;而這羽扇葉也如同一般的豆科植物一樣,一到夜晚就閉合起來,進行所謂的睡眠運動。

  成串的總狀花序,花朵緊密的輪生其上,花梗亦可長達五、六十公分。小花蝶形,由旗瓣、翼瓣和龍骨瓣組成。花色有黃、藍、白、紫藍、粉紅和紅色等,色彩變化豐富,近年來新育出的品種,更有旗瓣和翼瓣具不同色彩的雙色種。花後可結莢果,內含表皮粗糙呈灰褐色的種子數粒,種子為長橢圓狀腎形,除了可供播種繁殖外,亦可作為食用、藥用和美容材料。

  羽扇豆極富有野外的大自然氣息,所以除了盆栽外,尚可在花壇成簇栽培,將不同花色的品種混植,當花朵盛開時,清風飄拂搖曳生姿,頗為嫵媚動人。



60-木春菊(春)

學名:Chrysanthemum frutescens L.
英名:Marguerite, Pais Daisy
別名:瑪格麗特、蓬蒿菊、茼蒿菊、延命菊
植物分類:菊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澳洲
花色:白、黃、粉紅
花期:全年有花,以10至翌年4月開花最盛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暗戀,預言戀愛


十六世紀後半,據說那威亞爾公主瑪格麗特最喜歡木春菊了。她和雨格諾教長老的政治婚姻,成為1572年8月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1578年9月,她回到那威亞爾,在赫爾德受到盛大的歡迎,民眾們知道她非常喜歡木春菊,沿途更以此花迎接她;瑪格麗特十分感激,便把此花作為自己的代表花卉,且取名為Marguerite。

  木春菊和雛菊一樣,是許多純真少女所喜愛的花,也是一種可以預測戀愛的花朵。

  「喜歡,不喜歡;喜歡,不喜歡……」一面一片片摘下花瓣,一面緊張的期待結果出現,這就是花的戀愛占卜。

  一般人常將英名為Marguerite的木春菊直譯為「瑪格麗特」,不僅名字美妙,且常令人聯想到身穿白色襯衫和粉紅色長裙的少女;而這位少女正注視的坐在窗前,手上拿著一枝瑪格麗特,用心的做著花卉占卜,腳底下撒滿了白色的花瓣……。「喜歡,不喜歡;喜歡,不喜歡……。」最後一片花瓣是……?

  「喜歡」。少女終於安心而愉快的吐了一口氣。

  瑪格麗特的花瓣,總是能讓你對未來不可知的戀情充滿幻想和期待。

  三至五月間的花市裡,百花之中,唯有高雅清新的木春菊,拈著春天的小尾巴,躡手躡足而來,步著春與夏錯足的跫音,又涼又暖,讓人感到既親切而又清新。

  學名Chrysanthemum frutescens,為「半灌木狀菊花」之意,意即此花的植株性狀,有如「低矮灌木」一般。其植株老莖易呈木質化,且又盛開於春天,因此被命名為「木春菊」;加上其莖、葉具有茼蒿菜(或稱蓬蒿菜)的香味,因此有「茼蒿菊」和「蓬蒿菊」等稱呼。

  原產於澳洲的木春菊,為菊科多年生半灌木狀的草本植物,株高30至80公分。葉互生,具羽狀細裂刻;莖、葉多汁且具特殊芳香。園藝栽培品種有高性和矮性品種,高性品種多作為切花利用,而矮性品種則多利用於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花型有單、重瓣之分,單瓣品種花朵較小,具多花性;重瓣品種花朵較大,但開花數較少。花色除了白色外,更有黃色、粉紅和桃紅色等多種色彩,每當花朵盛開時,除了數大即是美外,更有一份俊秀清涼的感覺。




62-三色菫(春)

學名:Viola × wittrockiana Hort.
英名:Tricolar Viola, Pansy
別名:貓臉花、蝴蝶梅、人面花、陽蝶花、遊蝶

花 、蝴蝶花、蝴蝶菫
植物分類:菫菜科
園藝分類:一、二年生草本花花
原產地:歐洲中、北部
花色:紅、白、黃、紫、藍以及各色的鑲嵌色彩
花期:11至翌年5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以及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沉思,請思念我,憂慮,愛的告白

 

三色菫是春天花壇裏的主角,更是花中的小精靈。而如此優雅、可愛的小花兒又是如何擁有這般的姿容呢?在希臘神話裏有幾個不同的說法。

  傳說風流瀟灑的天神薛烏斯,有一天正和心怡已久的侍女怡甌,在牧場上遊玩嬉戲時,湊巧他的醋罈子夫人貝拉也來到此地遊玩;情急之下的薛烏斯只好將怡甌變成一頭母牛,但想到讓溫柔可愛的怡甌單獨在牧場上吃草,實在於心不忍,所以,順手在牧場上撒了一地清香,讓美麗的菫花陪伴著她。

很巧的是,眾神們也利用春天的大好時光來牧場遊玩,看到地上竟然有這麼漂亮的菫花而讚賞不已。只有善忌的美麗之神維納斯最不服氣且不以為然的責問她的寶貝兒子邱比特:「兒子!你瞧瞧!這些菫花和我比較,究竟誰最美麗?」

  沒想到,一向心直口快的邱比特竟不假思索的回達:「當然是菫花了!」

  維納斯聽了更是火冒三丈,拿著皮鞭便向菫花橫揮直掃而去,使得菫花受到重傷並淌出了許多汁液,原本單色的菫花也因此多了幾種色彩,而成為今天的三色菫了。

  第二個傳說是,有一年春天,一位到凡間的天使在原野上郊遊,看到了菫花,馬上被它的美麗所吸引,更自言自語的說:「將我的容貌印在花上吧!以便將上天的惦念和純潔的愛心帶給地上的每一個人,我將讓妳的前途充滿光芒,使見到妳的人都過得很幸福!」說完,親吻了此花三下就飛返天上。自此之後,這種印有天使容貌的菫花便開出了繽紛的色彩。

  另一則故事是:有一回愛神邱比特射箭時,因風向的關係,偏了目標,射中了純白色的菫花,受了傷的菫花,疼痛的淚流滿面且淌了許多血,當血、淚乾了之後,傷口處即變成了藍、黃、白三色,也因此而被命名為三色菫。不管是那一種傳說,聽來都是感人的「愛的告白」;而且花樣更是那麼般的討人喜歡。英名之一的Pansy,來自法語的pens'ee(為「思考」、「反省」之意),這也是其花語「沉思」的由來。

原產於歐洲中、北部的三色菫,為菫菜科一年生耐寒性草本。植株驕小,株高最高可達20至30公分,多分枝且全株光滑。基生葉呈卵圓形或有不規則裂刻,莖生葉則略狹長,葉色因品種而異,有紅綠、銅紅、褐綠等變化,葉面且具蠟質,光亮而清新。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五月間,由莖頂或葉腋抽出花梗,每枝花梗可著生3至5朵花;每朵花具花瓣5枚,花瓣近圓形,呈覆瓦狀排列,包括了1枚唇瓣、2枚側瓣和2枚上瓣,2枚上瓣的顏色與唇瓣、側瓣的顏色並不一致,唇瓣和側瓣的顏色或較深、或較淺、或成暈狀、或斑塊、或鑲嵌,就因為有這樣的巧妙安排,而構成了人面或貓臉或飛舞嬉戲中的蝴蝶模樣,也難怪日本人稱它為「遊蝶花」。

  三色菫除了可供盆栽、花槽欣賞外,還可作為花壇和庭園布置用。因其花色多為藍、紫色,花瓣又具有絲質絨感,於花壇栽培時,常具有如金絲絨毛氈般的效果,十分壯觀,尤其在陽光照耀下,更是閃閃發亮,相當耀眼;當花朵盛開時,更有如群蝶翩翩飛舞,日本和歐美人士不僅喜歡用三色菫來美化花壇,更利用其不同的花色拼排出卡通、動物、風景等造形的花壇和立體的花壇屏風。

  花色豐富且奇特的三色菫,有單色花和雙色花之分,除了藍、紫色外,另有白、黃、紅、桃紅、橙紅等多色組合。重要的是,每種花色所代表的意義以及所贈送的對象都大不相同,例如:紅色花品種宜送給親人,送父母者尤佳,代表思念雙親、敬愛雙親;純紫色或淡紫色者,宜送給伴侶或情人,代表心中時常都有你(妳)以及喜歡和你(妳)一起浪漫;紫、黃、白三色宜送給子女或小朋友,表示純真以及令人懷念的童年。

  將三色菫當作贈花固然很好,尤其是對方如果夠風趣、喜歡幽默者更佳;然而若是個性過於古板嚴肅者,則最好別送這鬼臉花,以免他(她)翻臉,大可以其他花卉來取代。




66-辛夷(春)


學名:Magnolia liliiflora Desr.
英名:Lily Magnolia, Violet Magnolia
別名:木蓮、木蘭、木筆、紫玉蘭、房木、紫木

蘭、望春、猜心、猴桃、侯桃、辛雉、杜蘭、林蘭、玉樹、女郎花、豬心花、黃心

植物分類:木蘭科
園藝分類:落葉性喬木
原產地:中國
花色:白、白色帶紅暈、暗紫色等。
花期:3至4月
用途:切花、庭植和行道樹。
花語/友情,文氣,對大自然的愛




辛夷的植株雖是喬木,但卻不頂尖高大,枝條細,葉片小巧,每當它的花朵含苞齊放時,宛似巨筆林立,尖直挺秀,指向藍天白雲;而於開花之時,其豔而不妖,更不失素雅之態,具有獨特的風姿,大自然的神祕就好像緊緊的被它扣住了,似乎越自然的事物,越能讓人覺得美妙,這也是其花語「對大自的愛」的由來。

  花姿高雅,滿樹紅紫的辛夷是現代人較陌生的木本花卉;然而,在我國大陸和日本等地,卻到處都可以覓得它的芳蹤,幾乎有庭院的民家、房舍,都會種上一、兩棵,以觀賞它那一樹的紅紫,是庭園中的高級觀花樹木之一。

  事實上,本省的高冷地風景區,如梨山、武陵農場、阿里山賓館、臺大霧社的梅峰農場以及大家所熟悉的陽明山、新店烏來地區的私人宅院中,都有零星栽培;而不能被普遍栽培的原因,主要還是它那性喜冷涼環境的因素。

  辛夷別名木蘭或木蓮,是我國長江流域一帶原產的高級花木,自從流傳海外後,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地有名的庭園花木。

  辛夷別名甚多,如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云:「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這就是辛夷得名的由來。又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陳藏器說的:「辛夷花未發時,苞如小桃子有毛,故名猴桃。初發如筆頭,北人呼為木筆。其花最早,南人呼為迎春。」而漢朝楊雄《甘泉賦》云:「列辛雉為林薄」,所以辛夷又多了「辛雉」的別名。

  至於其他的別名,也是有它的典故,例如辛夷乃木本植物,其花香如蘭似杜,故名木蘭、杜蘭或林蘭;其花形如蓮,故名木蓮;其木心黃,故名黃心。

  也許你對辛夷還是感到很陌生,再者,也許你會將它誤以為是白玉蘭。事實上,辛夷、白玉蘭以及大家所熟悉的含笑花等,都是同一科的堂姐妹。

  在我國由於自唐代即被普遍栽培,所以,大陸上留有許多不少的好品種。在眾多的木蘭科植物中,白木蘭(俗稱玉蘭)長得最像辛夷,除了花呈白色外,外型酷似辛夷,也因此常被誤認為是白花的辛夷品種。

  聽說在北京頤和園裡,有一棵高大的白木蘭,素靜凝寒,姿態高雅,很得晚清民初畫家齊白石的喜愛,常常以它入畫,然而,在畫上題字時,卻將這花誤作木筆(即辛夷),如「二月春風長綠苔,眼昏不覺上階來;兒孫笑折花枝倒,才曉牆頭木筆開。」

  其實,辛夷和白木蘭是兩種植物,古詩上早已分辨得很清楚,例如王維輞川別墅中的辛夷搗,曾有詩句描述說:「木末芙蓉花,山中開紅萼,澗聲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而斐迪和他的詩也說:「綠堤春草合,王孫自流翫,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這都足以說明,色與芙蓉亂的辛夷,花是紅色的。無怪乎後來的植物學家要將辛夷稱為「紫木蘭」(學名為Magnolia liliiflora Desr.),而將玉蘭稱為「白木蘭」(學名為M.denudatan Desr.)的原因。

  原產於中國的辛夷,為木蘭科木蘭屬的落葉性喬木。植株高大,株高可達3至5公尺或更高;樹幹直立,樹皮灰白色,小枝平滑,帶褐綠色或綠紫色,有明顯的皮孔。葉互生,倒卵形,全緣,葉面濃綠光滑,無毛,但幼葉及嫩芽有細茸毛,長大後脫落,葉長8至18公分。

  花先葉而開放,有時則與新葉同時開放。辛夷的花大且多開於枝端,單生,為大型的紫紅色花,花瓣卵狀長橢圓形,外側濃紫紅色,內面則呈淡紫紅色;每一朵花有3枚卵狀披針形、紫紅帶綠色的小形萼片,花瓣6枚,3枚一層,排成兩層,花朵長約10公分。

  花躲碩大、花色優雅、花姿華貴的辛夷,除了可供作庭園花木觀賞外,也適合大型盆栽和供作切花;此外,尚可供作藥用,辛夷的樹皮、葉片和花朵,都含有揮發性精油,採取未展開的花苞,剪去枝梗,乾燥後可供藥用,除治療鼻塞等鼻病外,也可作為止痛劑,用以治療頭疼和牙疼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