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耬斗菜(夏)
學名:Aquilegia flabellata Sieb. et Zucc.
英名:Columbine
別名:苧環、漏斗花、樓斗菜、駱駝菜、獅子
草、聖母的手套
植物分類:毛茛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北溫帶的日本和歐洲
花色:紅、黃、紫、白、藍等
花期:3至7月
用途:藥用、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優美逸趣的耬斗菜,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奇花異卉。由於花朵造形特殊,而有著許多不同且有趣的別名。
其屬名Aquilegia,來自拉丁語aqua(水)和legere(集中)兩字的結合,這是因為它那其漏斗狀的花瓣可供集水;種名flabellata,拉丁語意為「扇形」,此乃因其葉酷似扇形的緣故。
英名Columbine,拉丁語意為「像鴿子般」,這是因為它的花很像鴿子而得名。在歐洲,也有人稱它為「獅子草」,據說是獅子非常喜歡這種花的葉子,而且它那稀疏的葉子也很像獅子的牙齒。
此外,歐洲民間傳說若將此花的葉片以雙手搓柔後聞其氣味,會使人興奮且產生很大的勇氣,這也是其花語「坦率」的來源。法國人則稱它為「聖母的手套」。
日本人則認為它的花形很像麻繩捲成的球體,而稱它為「苧環」。美國科羅拉多州民則因喜愛它且尊重此花,而將它選為州花。
原產於北溫帶的日本和歐洲的耬斗菜,於原產地雖然只是美麗的野花,居民們卻常將它切下插瓶裝飾於客廳,甚至將它移到庭院中,或盆栽、或栽培於花壇中,目前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花」了。
耬斗菜,也被訛稱為「樓斗菜」或「駱駝菜」,為毛茛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生性強健的耬斗菜,株高在20至70公分之間;葉呈扇狀,具長柄,為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小葉深裂或淺裂,葉色灰綠,葉背有時呈灰白或粉白色。春末夏初間抽出花莖,通常一枝花莖可著花1至4朵,最奇妙的乃是它的花朵模樣與構造,小花花面朝下,花徑達4公分或更大,具萼、瓣各5枚,花瓣依品種而有紅、紫、黃、白、藍等色,花姿優美逸趣。花萼似花瓣狀與花瓣互生,內側的花瓣先端呈淡黃;花瓣基部後方生有長形的「彎距」,猶如可集水的漏斗,因此又稱為「漏斗花」。
耬斗菜和牡丹、毛茛一樣,為溫帶植物,較適合冷涼的氣候,臺灣高冷地區如梨山、阿里山、杉林溪等地,可栽培良好,平地則較為困難,種子大多從日本引進,不妨試著種種看。
耬斗菜的總花語,雖然有「坦率」的意思,但不同的花色卻有不同的寓意,例如白色花表示「愚蠢」,紅色花表示「掛慮」,紫色花表示「勝利」,所以,贈送切花或盆栽給朋友時,必須慎重一點,否則送錯花表錯情,可就得不償失了。
72-鳶尾(夏)
學名:Iris hollandica Hort.
英名:Iris
別名:愛麗絲、荷蘭鳶尾、球根鳶尾
植物分類:鳶尾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球根花卉
原產地:西班牙、摩洛哥
花色:金黃、淡黃、白、藍、深紫
花期:12月至翌年5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及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優雅的心、使命
金黃/我的心在燃燒
白(斑)/相信您
藍/她很大方
紫/您好
半開/希望
鳶尾對一般人而言,似乎有點陌生,如果說是「愛麗絲」,卻是耳熟能詳。愛麗絲(Iris)是希臘語「彩虹」的意思,其中意味著它的花色就是如同彩虹一般的美麗。鳶尾是原產於歐洲的多年生球根花卉,屬名和英名都稱為Iris,中文音譯則成了「愛麗絲」,於是花卉業者及插花人士也就習慣以此相稱,反而忽視了它真正的名稱──鳶尾。
在歐洲,鳶尾是一種神聖的植物。根據希臘神話的記載,鳶尾亦即愛麗絲(Iris),是海神奈普丁(Napture)之子湯瑪斯(Thomas)與海中美人魚艾蕾克忒(Electra)所生的女兒,也是家族中最美麗的孩子。
愛麗絲後來成為女神宙娜(Hera)身邊的得意助手,她的任務是:當人間有善良的人逝世時,她便由天地之間的彩虹橋下凡,將這善良的人的靈魂與驅體切開,將靈魂攜回天國。所以希臘人常在墓地種植鳶尾,或在墓碑上刻上鳶委,就是希望人死後的靈魂,能託付愛麗絲帶回天國。以色列人則在墓地種植黃色鳶尾,因為他們認為,黃色的鳶尾是「黃金」的象徵,今世雖窮,也得盼望來世的富有。
古埃及人認為鳶尾是「力量」與「雄辯」的象徵;南斯拉夫人則認為鳶尾是最崇高的神。而自中古世紀以來,更有許多國家將它的美麗花朵作為王室或皇室的徽章。
鳶尾的花形甚是奇妙。聖經中記載,3瓣向上的花瓣,代表天父、天子和聖靈;3瓣下垂的花瓣則代表父、母和兒女,或代表國家、教會和家庭,或者代表信仰、希望和愛情,可視為神聖的表徵。甚至有人說鳶尾的花形就如同修道士雙手合十祈禱的模樣,你認為呢?
鳶尾在古代據說是治療脾臟病痛的良藥,也是骨折的外敷藥。愛麗絲的根有香氣,可以用來做成珠子串成項鍊,讓剛長新牙的幼兒咬著止癢,後來婦女們則拿它當首飾。
目前的鳶尾幾乎全為園藝雜交品種,球根則幾乎全數來自荷蘭。鳶尾有地下鱗莖,呈卵圓形。植株外觀與唐昌蒲相相似,葉為長披針形,先端細尖,基部鞘狀,當葉片六至七枚時,抽出單一花莖,花莖由葉狀互生包圍,長約50公分,花頂生,一莖一花,花徑約8公分,外花被3枚,發達呈匙狀,先端寬圓外曲下垂,中心具黃色斑紋,有如羽翼伸展一般,姿態非常優美;內花被3枚,狹小而呈直立狀,花柱3枚瓣化,頂端二裂似唇片,雄蕊介於瓣化的花柱與外花被之間,花色有金黃、淡黃、白、藍和深紫等色,煞是繽紛。
74牽牛花(夏)
學名:Ipomoea nil Reth
英名:Morning-Glory
別名:朝顏、黑丑、白丑、牽牛子、大牽牛花、
東雲草、裂葉牽牛、喇叭花、草金鈴、狗耳草、盆甑草、子午花
植物分類:旋花科園藝分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
物
原產地:熱帶亞洲、非洲等地區
花色:紫紅、粉紅、玫瑰紅、白、藍及斑駁、鑲
邊等鮮明色彩。
花期:1至10月
用途:藥用、盆栽、圍籬或蔭棚攀爬植物
花語:喜悅、愛情、平靜、依賴性、渺茫的愛
家喻戶曉的牽牛花,無論在都市、鄉間或家中的庭園裏、陽臺和屋頂上,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芳蹤,是一種很平民化又令人感到親切的花。
平凡和自得其樂的特性,人們用來代表平實的愛情;朝開暮謝的短暫生命,則給人一種短暫、渺茫的感覺。
法國人稱牽牛花為「清晨的美女」。每朵花的生命有如蜉蝣般的短暫,白天開完,午後即告閉合凋謝,翌晨盛開的卻是另一朵花了,因此日本人稱之為「朝顏」,意指朝開容顏方美麗,也因此奉勸各位喜歡它的愛花人,如果想要欣賞它的容顏,一定得起個大早。
生命力強健的牽牛花,花朵碩大而豔麗,是一種既家常又令人熟悉的花,但是,這種花為何會與「牽牛」二字扯上關係呢?有人說:這花從前都是以牛車裝載到處兜售,因此而有此名,不過這是訛傳。
根據《本草綱目》的說法:「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謝藥,故以名之。」相傳以前有一農夫,因為服用牽牛花種子而治好痼疾,感激之餘,不知何以為報,只好牽著自家的水牛,到田間牽牛花蔓生的地方去謝恩。這個故事廣為流傳,後來就將這種蔓藤植物命名為「牽牛花」。
另一種說法是此花的花朵內有星形花紋,花期又與牛郎、織女星相會期間相同,因此才稱為牽牛花。
牽牛花屬於旋花科,為一、二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的蔓性植物。其莖與他種物體接觸時即右旋(即逆時針方向)攀緣而上,可達數公尺長。葉互生,卵狀心形,大多呈三淺裂,莖葉均被軟毛。花腋生,漏斗形,花型除有單瓣、重瓣和裂瓣的分別外,花瓣邊緣的變化更是豐富,有皺褶狀、波浪狀和繐狀;花色的繁富更是令人目不暇給,計有粉紅、白、紫紅、藍、玫瑰紅及斑駁、鑲嵌、鑲邊等鮮明色彩。花後可結蒴果,內含種子二至四粒,種子中藥名為「牽牛子」。
牽牛花是一種極富潛力的觀花植物,也是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蔓性植物,非常耐汙染,極適應臺灣的氣候與環境,只要採幾粒種子或剪一段成熟枝條,無論自行播種或扦插都極易成活。有庭院或屋頂花園的人,可以直接將它們種在角落,使其蔓藤沿著牆邊到處攀爬;沒有院子的公寓住戶,則可以用大花盆種植,以尼龍繩牽引,一樣能夠欣賞它們的美妙姿態,更能帶給你一季的清涼。
選購種子時,以大小均勻、飽滿且表皮光滑者為佳;而盆栽則以葉色亮綠,帶3至5個芽
且花苞已著色尤佳。
76-紫丁香(夏)
學名:Syringa vulgaris L.
英名:Lilac
別名:丁香、百結
植物分類:木犀科
園藝分類:落葉性灌木或小喬木
原產地:波斯
花色:暗紫色、紫、紅、白
花期:4至6月
用途:切花、盆栽、庭園露地栽培,果實可供食
用和藥用
花語/青春時期的回憶
「紫丁香呀!它是朵什麼樣的花呀?……」這是一首幾十年前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是藉花抒情吧!而在古代的歐洲,則有這麼樣的一段小詩:「回憶年輕時,不知何處飄來陣陣的紫丁花香,我的心,隨著花香而感到刺痛,我不曾告訴任何人,我所愛的她,一個令我思念的人。」
為什麼他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他的祕密呢?因為他愛上了自己的親姊姊,這是永遠都不該發生的愛,只有讓自己禁錮在房裡,而紫丁香的芳香卻陣陣的由窗口飄入,這種香雖然帶有甜甜的香味,但卻也帶來激烈的刺痛。這就是紫丁香的花語「初戀的刺激」、「想起年輕時」、「青春時代的回憶」的由來。
原產於波斯的紫丁香,英國人因它的花色多為紫色而叫它Lilac(為「紫色」之意),法國人則稱它Lilas。英國人喜歡將紫丁香種在心愛的庭院裡,好讓打從這兒經過的路人,一起來享受那薄霧中纍纍的花簇搖曳,以及花香和露水凝成的一片好景色。
早在西元十六世紀,歐洲的希臘克里特島上,紫丁香就已是家喻戶曉的植物了;但是在更古老的中國,不論在詩裡或畫裡都經常出現紫丁香,例如宋代馬麟的「紫丁香」,清代郎世寧的「紫白丁香」等,可見紫丁香古來即富詩情雅意,其花芳香,也是祖先們喜愛的香花植物。
英國有一則故事是這麼說的:有位清純可愛的少女,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一位貴族,少女非常欣賞他的英姿和風度,可是男女之間的事最容易發生錯覺。很不幸的,這位貴族無意的蹧蹋了她的純潔,使她善良的心靈陷入了悲痛和恥辱,漸漸的憔悴不堪,終於走上了絕路。她的朋友們自山上採來了紫色的紫丁香來點綴她的墳墓,不料第二天當他們再度來到墓前時,那些紫色的花朵已變成了純白色,這就是最初的白色紫丁香,從此以後,只要花期一到,白色紫丁香就會在這小鎮的教會墓地裡開著它那純白且芳香的花了!
紫丁香為木犀科落葉性灌木或小喬木,株高可達4至6公尺。常見於根際處叢生枝幹,主幹色暗褐,小枝則呈灰褐色,土耳其人常將它拿來做成「笛」或「筒」,這也是其屬名Syringa(「笛」之意)的由來。橢圓形的葉片,對生,具葉柄,葉紙質而表面光滑稍具光澤。花於4至5月間開放,圓錐花序著生於枝梢,花序長10至20公分,直立而向上,每一花序上著生許多小花,小花花冠高盆形而先端四裂具芳香,花色一般多為紫色,所以慣稱它為紫丁香,其餘尚有暗紫色、紅色、白色等,全世界栽培品種多達三十餘種。
紫丁香耐寒而不耐暑,所以紫丁香在本省只能種在中、高海拔地區。目前花市裡多為來自荷蘭的切花,每年的8月至翌年的4月,最常見到它的芳蹤。
在英國的「五月祭」傳統活動中,紫丁香是不可缺少的花飾,不過他們通常不會將紫丁香帶入室內,因為它的芳香實在太濃郁了,白色的紫丁香更不能拿來做為探病的花束,而紫色對他們而言是不吉祥的色彩。古老的諺語說:「戴紫色丁香的少女是得不到結婚戒子的」,還有假如未婚夫送上了一小枝紫色的紫丁香時,那就是含蓄的表示這段婚姻將不可能實現。
78-海芋(夏)
學名:Zantedeschia aethuopica (L.) K.Spreng
英名:Calla, Common Calla
別名:馬蹄蓮、水芋、野芋、荷蘭海芋、佛焰苞
芋
植物分類:天南星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產地:南非
花色:白、黃、桃紅、橙紅、綠色等。
花期:4至7月
用途:切花、盆栽、水池點綴等。
花語:白/雄壯之美、清秀挺拔、氣質高雅、有
藝術品味、有青春活力
黃/純潔、志同道合
粉紅/有誠意
橙紅/有意思
花形簡單大方的海芋,擁有時髦的魅力,無論和那一種花搭配,都掩蓋不住它那獨特且清新的氣質,也因此而擁有「雄壯之美」和「清秀挺拔」等花語。
清新脫俗,純白可人的海芋,總是靜悄悄的給人們帶來一陣清涼意,尤其是在暑氣漸漸逼人的初夏裏,欣賞一下它的清姿,即使再浮躁的心情也會平靜許多。
花姿清秀素雅的海芋,宛如雪白的仙子,它可以說是初夏裏最重要的切花和盆栽。夏天,若在家中擺上一盆紅色的玫瑰或橙紅色的大理花,必定讓你越感暑氣難消,唯有這花色明朗的海芋,方能擔負起消暑的功能。
海芋的地下莖肥大成塊狀,和一般食用的芋頭在外形上頗為相似,畢竟它們是同科而不同屬的遠房親戚,而且生長的環境也與芋頭相仿,都是在沼澤裏或淡水邊,因此才名之為「海芋」或「水芋」。
又因海芋花的外面有一「佛焰苞」,佛焰苞在開放時,形狀有如倒立的馬蹄,而且植株又如蓮花般的生長在水中,故又稱為「馬蹄蓮」。
什麼才是它真正的花呢?事實上,你早已見過,只是它太不顯眼了,那就是佛焰苞中央的黃色柱狀物,乍看之下,常令人誤以為是花蕊,然而它卻是名正言順的「花」,一般稱之為「肉穗花序」。肉穗花序的上方是黃色粉粒狀的雄花,下方近基部四分之一處則是黃綠色顆粒狀凸起的雌花,雌花授粉後可結種子。
海芋屬天南星科。株高60至70公分。葉自根莖叢生而出,並具有又粗又長的葉柄,葉柄為肉質,含有大量的汁液,呈淡綠色;葉為三角箭形,葉緣略呈波浪狀,大形、質厚,呈濃綠色。花莖則自葉叢中抽出,高於葉面,大約可達100公分長,頂開於葉面之上。佛焰苞呈短漏斗狀,基部略帶黃綠色,先端展開如馬蹄形,內著生金黃色的肉穗花序,具清幽的芳香,每朵花的花期可維持5至10天。
白色品種代表「青春有活力」,宜送給年輕人;粉紅色表示「有誠意」,可送給有意和他(她)做朋友的對方;黃色花宜送給事業夥伴,表示「彼此之間高貴清純」、「志同道合」;橙紅色花則不可送給異性的普通朋友,因為它表示你對對方「有意思」
80-吊鐘花(夏)
學名:Fuchsia hybrida Vilm.
英名:Fuchsia, Lady's-Eardrops
別名:燈籠花、倒掛金鐘、吊鐘海棠、燈籠海
棠、吊燈花、浮鉤草、鉤浮草、淑女耳垂
植物分類:柳葉菜科
園藝分類:落葉小灌木
原產地:紐西蘭、大溪地、墨西哥、熱帶美洲等
高原地帶。
花色:紅、白、紫、粉紅、淡紅、深紅
花期:4至10月
用途:盆栽、吊盆、陽台花槽、花壇和庭園露地
栽培。
花語/嘗試,好熱心
吊鐘花的美麗花朵,宛若飄蕩在風裡的鈴鐺,具有含蓄的內在美,最是讓人想在家裡也種上一盆呢!
大多數的花卉,都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展露不同的表情,從含苞時的稚嫩,初開的驕羞,以至於盛開綻放時的豔麗,每個階段都有她各自的神韻和姿態。然而,吊鐘花則不然,不論開放的程度如何﹖它始終垂首斂眉,欲語還休的模樣,彷彿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心事。
吊鐘花是早春到初夏最為出色的高級花卉,花形雅緻,有如吊鐘搖曳擺動,用吊缽懸垂栽培,串串紅鈴伸出盆外,亭亭灑灑,風來自搖,令人倍感喜悅!坐擁書房,窗前懸掛一盆,舉目可見,恢復眼睛疲勞,其樂無窮。
吊鐘花是一名仙女變成的。相傳一名美麗的仙女因不聽從天帝的命令,下嫁給某位天神,天帝一怒之下,將她倒吊在樹幹上,不久她就化身為這種美麗而浪漫的奇花了。
美麗的吊鐘花,另有吊燈花、燈籠花等別名,因為有人認為這種花看起來,好像一盞盞垂掛在綠葉間的小燈籠;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樣的形容並不貼切,因為只要你運用一點點的想像力,相信一定能拼湊出一幅完整的圖案。
看到了嗎?是個身穿蓬蓬裙的女孩,在風中跳舞,音樂愈來愈大,風勢愈來愈強,女孩猛的一旋身,裙紗飄飄揚起,……吊鐘像不像在風中跳舞的女孩?
原產於紐西蘭、大溪地和熱帶美洲高原地帶的吊鐘花,為柳葉菜科的落葉小灌木。株高因品種不同,可由數十公分至數尺高不等;葉卵形或長卵形,大多為對生,但亦有互生或三片輪生。花朵著生於近枝梢的數節,由葉腋間抽出細長的花柄,使得整個花朵下垂如吊鐘,呈現出一副惹人憐愛的模樣。花形有單、重瓣之分,每朵花由四枚萼片(常被人誤以為是花瓣)和四枚花瓣或更多枚花瓣所構成;花色計有紅、深紅、粉紅、淡紅、紫、白、青、乳白等色,又由於萼片與花瓣的顏色或相同、或相異,組合了各式各樣的色彩;又吊鐘花的8枚雄蕊和1枚雌蕊,均伸出花冠之外,這也是柳葉菜科的共同特徵。
吊鐘花除了我們常見的品種外,另有花朵狹長而不展開的品種,花色豔紅,花朵密生而下垂,猷如淑女的耳垂,所以,歐美人士常稱它為「淑女耳垂」,這也是其英名Lady's Eardrops的由來。
相傳此花的命名除了來自其可愛的花型外,也和它的被發現有關。1700年,一位法國探險家布林米亞在中美洲爬山,不幸滑下山谷時,身體倒吊在樹枝上,正巧此刻身邊出現了美麗的吊鐘花,因而,將它命名為「吊鐘」或「倒掛金鐘」。
性喜冷涼的吊鐘花,臺灣平地氣溫過高,有些品種無法越夏即告死亡,所以,應放置在通風且清涼的地方栽培。吊鐘花的花語除了「嘗試」、「很熱心」外,另有「美麗,但冷莫,而且會受苦。」所以,假如將它贈送給人,應顧慮對方是否會介意這些寓意。另外,贈送白花品種,表示自己對對方「只是仰慕,不敢接近。」,而送紫紅花品種,則表示「心靈脆弱,熱情仍在,但無可奈何。」
82-珊瑚藤(夏)
學名:Antigonon leptopus Hook. et Arn.
英名:Love's Chain
別名:紫苞藤、朝日蔓、旭日藤
植物分類:蓼科
園藝分類:落葉性蔓性植物
原產地:中美洲和墨西哥一帶。
花色:粉紅至紅色、白色
花期:4至12月
用途:花廊、花架及花棚等攀爬栽培。
花語/愛的鏈鎖
有「蔓藤植物之后」之稱的珊瑚藤,是炎夏涼棚植物的最佳選擇,粉紅嬌嫩的花朵,更是夏天少見的美人。
笑靨盈盈的珊瑚藤,不知是誰為它取了這麼個迷人的芳名,也或許是因它那粉盈盈的串串小花,遠看就像極了珊瑚一般吧!它的花朵是本省蔓藤植物中最美麗的一種,晶瑩鈴瓏的花穗,常令人有愛不釋手的感覺。
多年生且具蔓性的珊瑚藤,因喜歡充足的陽光而有「朝日藤」、「旭日藤」之稱。珊瑚藤的美不是短暫的,更不是僅有數日之美,而是擁有長達半年的美麗與燦爛,從初夏到秋末,本省由北到南,甚至澎湖離島,都有它的笑靨存留風中,任你享受它那美麗的姿容。而它那嬌縱任性的蔓藤,有抓不住的迷人丰采,所以,不論是種在陽臺上、窗臺邊或是涼棚上,都是最佳的選擇。
相傳西洋神話裡,有一位貌美清秀的女神,吸引無數眾神的追求,卻沒有人能打動她的芳心。但是,卻有位山神的母親,一心想為兒子贏得美人而下了一番苦心,話說這位母親有一天到山裡去採回了許多的藤草,並將它編織成藤衣和項鍊,要山神穿著它們再到女神的住處;當女神一打開門時,陽光正好照在藤衣和藤製的項鍊上,剎那間,且綻放出千萬朵粉燦、呈珊瑚狀的小花,以及代表無數真心誠摯的心型小葉,女神不禁脫口而出:「好美麗的珊瑚藤啊!」於是山神把藤項鍊套在女神的玉頸上,從此贏得了女神的芳心,再也不分離,所以,珊瑚藤也稱為「愛的項圈」(Lover's Chain),這也是其花語「愛的鏈鎖」的由來。
原產於中美洲和墨西哥一帶的珊瑚藤,為蓼科多年生的落葉性蔓藤植物。其枝蔓可蔓延10公尺以上,具有多數的分枝,小枝條上常具有卷鬚,可用以攀緣他物;葉心形,互生,長6至12公分,幅寬4至9公分,葉面呈凹凸不平狀,葉柄極短。花呈粉紅至紅色,也有白色品種,為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十分美麗,而就整個花序而言,有點近似圓錐花序,花序長30至40公分,具有多數分枝,且在最先端常轉化為卷鬚,極為特殊、有趣。更奇特的是,珊瑚藤的花瓣早以消失,我們看到的是呈心臟形的五枚萼片,這些萼片簇生而不開展或僅部分開展,外側3枚較大,內側2枚則較小;花後可結堅果,堅果呈圓錐狀卵圓形。
珊瑚藤約在1913年由日人自澳洲引進臺灣,因氣候合宜,環境適當,這位外來的美麗訪客,竟也愛上了臺灣,落地生根、馴化,年復一年的綻放它那迷人的笑靨,輕盈靈巧的攀爬在全省山野間,以及庭園中的花棚和花廊上。或遮蔭,看那柔美的卷鬚;或納涼,賞那風情萬種的翩翩花容。
84-非洲鳳仙(夏)
學名:Impatiens wallerana Hook. f.
英名:African Touch-me-not, Jumping Betty
別名:指甲花、染指草、透骨草
植物分類:鳳仙花科
園藝分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非洲東部塔撒尼亞、莫三鼻克一帶。
花色:紅、白、桃紅、粉紅、深紅等色,以及各
色與白色相參的星狀花。
花期:全年
用途:藥用、盆栽、吊缽、陽臺花槽、花壇及庭
園露地栽培。
花語/不要碰我,耐不住的性子
非洲鳳仙,想必你一定對它很熟悉。除了家中庭園常栽培外,在風景區、校區、公園或路旁,我們也常見到它的芳蹤;此外,小時候辦家家酒,我們最常拿它來當道具,除了拿它的葉片當青菜炒外,女孩們更喜歡摘它的花來染指甲。
花色繁多的非洲鳳仙,和鳳仙花一樣,因其花瓣搗碎後,加上明礬,可拿來染指甲且不易掉色,所以,又名「染指草」。
也被稱為「指甲花」的非洲鳳仙,花後可結蒴果,到了完全成熟期,稍微輕輕一碰,它的果袋便馬上裂開,且迸出黃褐色的種子來,非常好玩,是孩童們最喜歡的童玩之一。我們都知道,含羞草一旦被碰觸到,就會閉起葉子來,相反的,非洲鳳仙的果袋不但會裂開,有時甚至裂開後再捲起來,所以,英國人稱它為Touch-me-not或Jumping Betty,即「不要碰我」、「跳耀的伙伴」之意,當然,這也是其花語的由來。
有一則希臘神話說:一次在希臘的最高山峰奧林帕斯的宮殿裡,開了一個非常盛大的宴會,賓客們紛紛送來禮物,負責主持此盛會的神就派了一位美麗的女神來受理這些禮物。
當時有位賓客送來了十個非常珍貴的金蘋果,大家看得好不高興。宴會在熱鬧非凡的氣氛中漸漸的接近尾聲,這位美麗的女神趕緊清點禮物好做個交代,那知最為珍貴的金蘋果竟然少了一個,她驚慌失措的找了整個宮殿,得來的只是惆悵與憔悴,最後甚至被趕出宮外。
這位美麗動人的女神非常不甘心承受被趕出宮殿的侮辱,於是就求神將她變成花,也就是今天的「非洲鳳仙」。它的果袋無論任何人碰了它,就會馬上迸裂開來,讓人看清裡面,以表示自己的清白。至今似乎仍在申訴:「在這個果袋裡真的沒有金蘋果!」
非洲鳳仙的屬名Impatiens,拉丁語意為「無法忍耐」,這是因為它那成熟的果實,一經手觸摸,果袋便會立即裂開且迸出種子來;英名則為「毋觸我」(Touch-me-not)。
原產於非洲東部塔撒尼亞和莫三鼻克一帶的非洲鳳仙,為鳳仙花科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草質多汁,好像沒有骨頭一般,所以又有「透骨草」之稱;株高30至50公分;富分枝,枝條開張略為下垂。卵形葉片互生,長得極為茂密,全株株形呈半球狀;花朵開於莖頂,盛開時布滿全株,十分美麗且豐盛。
花色繁多的非洲鳳仙為鳳仙花的一種,以往很少被利用於庭園布置或陽臺栽培,直到近幾年來,新品種不斷的被育出,加上非洲鳳仙植株性狀矮小強健,分枝多,花色亦豐富,所以,幾乎到處都可以見到五彩繽紛的非洲鳳仙。
非洲鳳仙不僅有豐富的花色,花型亦有單瓣、半重瓣和重瓣之分;而依花徑大小的不同還可分為大輪種、中輪種和小輪種。
86-美女櫻(夏)
學名:Verbena hortensis Hort.
英名:Garden Verbena
別名:美人櫻、
植物分類:馬鞭草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宿根草本
原產地:中南美洲
花色:紅、黃、白、橙、紫、藍等。
花期:4至10月
用途:盆栽、吊盆、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請為我祈導(白),
紅/一致協力
粉紅/家和萬事興
紫/迷信
第一次聽到美女櫻的名字,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樣,覺得這個名字取得真好。由於其花朵外形酷似櫻花,加上豐富的色彩和纖若婉約的枝葉,彷彿娉婷苗條的少女,真是漂亮極了,因此擁有「美女櫻」和「美人櫻」等芳名。
開花期甚長的美女櫻,是馬鞭草科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卉,除了開花期可長達半年以上之外,色彩更是富於變化,加上栽培容易,所以,非常受大家的喜愛,尤其是陽臺和花壇大面積栽培時,最能呈現花團錦簇的景象。
臺灣常見的美女櫻,其葉片呈長橢圓形而不分裂,花色鮮豔且富於變化,主要有紅、紫、紫、白、粉紅、淡紫和紫紅等色。此外,在花壇或花圃裡常見的美女櫻還有兩個品系,其一為羽葉美女櫻(V. tenera),株高15至30公分,其葉片呈羽狀分裂,和美女櫻的單葉截然不同,而且目前的花色僅有桃紅一色;其二為裂葉美女櫻,其葉片亦呈羽狀分裂,但是,各裂片呈細線形,目前只有紫藍的花色。這三種美女櫻是最常見的花壇植物,乍看之下,似乎不易分辯,但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依然可分辯出來。
美女櫻在原產地為多年生的宿根性草花,而目前的園藝栽培種因受限於環境氣候等因子,多作為一年生草花來栽培。依其植株形態、特性和栽培上的利用,大略可分為匍匐性品種(一株花可蔓延到株徑60公分以上,株高約30公分,具多花性,一般多作為花壇栽培使用。)、矮性品種(其莖具直立性,株高約20公分左右,分枝性強,多作為吊缽、盆栽栽培使用,有時也利用於花壇栽培。)以及矮性兼匍匐性品種(為所有栽培種中最普遍且最受歡迎的品種,一般都供吊缽和花壇栽培利用。)
美女櫻全株莖葉都被有細細的茸毛,葉翠綠,節間長,葉柄短,葉緣有齒狀裂刻,裂刻大小,因品種之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葉片表面粗糙,莖葉中所含的枝液甚少,所以栽培時,切記莫忘了隨時保持培養土的均勻濕潤。
美女櫻的花朵有花瓣5枚,數十朵著生於莖頂,花朵整齊綻開時有如繡球一般,結實有力,有如兄弟姊妹們團結一致,最具魅力,這也是其花語「家和萬事興」和「協力一致」的由來。
美女櫻盛開時,有如亮麗的小繡球或花團,相當美麗耀眼,是花壇常利用的草花。由於相當耐空氣汙染,所以,在都市的綠化、美化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它的低矮特性,最適合盆栽和吊缽利用;性喜充足陽光和耐乾旱特性,則成了西晒陽臺植物栽培的最佳選擇。
88-大理花(夏)
學名:Dahlia hybrida Hort.
英名:Dahlia
別名:大麗花、大麗菊
植物分類:菊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球根
原產地:墨西哥
花色:以紅、黃、桃紅、白色為主,中間色或雙
色、絞斑、條紋花等亦多
花期:4至10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移情別戀,美麗,優雅,威嚴,不安定
紅/你的愛,使我幸福
粉紅/我因瞭解你的心而喜悅
雜色:我只關心你
原產於墨西哥的大理花,十八世紀才由歐洲傳入亞洲。相傳大理花曾是拿破崙的情人─約瑟芬的最愛。法國皇后約瑟芬的故鄉近鄰墨西哥,也是大理花的發源地,不過,大理花未進入法國之前,在當地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當約瑟芬在巴黎郊外的住處,見到了御花園的大理花時,不禁一見鍾情的喜歡上這帶有故鄉味兒的花卉,於是親手栽種了許多的珍貴品種,每當花期一到,還舉辦野餐宴會招待高官顯要和名媛淑女們來賞花,得意的誇耀自己心愛的花卉,令人羨慕不已!
很多來賓對這美麗的花感興趣,如想求得一花半枝,這位傲慢的皇后就會很不客氣的宣稱,這花卉是屬於她一個人的,不許任何人帶走一花一草。有位伯爵夫人因而惱羞成怒,發誓一定要得到它。
這時伯爵夫人的貼身侍女正與波蘭貴族熱戀,她利用這位貴族設法得到大理花的球根。他則看在心上人的份上,用了一枚路易金幣買通皇后的園丁,這位不堪金錢誘惑的園丁,偷走了一百多個球根。事後,祕密終於曝露了,盛怒下的約瑟芬,不但解顧了園丁,連那好勝的伯爵夫人和波蘭貴族也遭到滅門之禍,而她自己再也提不起興趣來照顧那些大理花了。
大理花的花語寓意和時代的動態有關,因為法國大革命之後才改良出許多珍貴品種,所以有「不安定」、「移情」之說,不過現在大多採用「華麗」、「優雅」和「威嚴」之意。
大理花的品種繁多,色彩豐富,都是Dahl先生的貢獻,其英名Dahlia就是紀念其成就而來的。
原產於墨西哥的大理花,為半耐寒性的球根植物。株高十餘公分至百餘公分不等。地下有塊根,肥大呈紡錘形,頂端和莖冠處有芽,長出莖枝呈圓型或有稜邊,色綠或帶點赤紅,光滑或有毛,直立而頂端有分枝。葉對生,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卵圓型有鋸齒緣,多半綠色,或有毛或無毛,亦有粉質者。花著生於主枝或側枝的頂端,具長梗,為頭狀花序。
高貴而華麗的大理花,目前的栽培品種大多經由雜交而來,花型、花色都非常豐富。其花型據國際大理花協會的分類,大約可分為單瓣型、星型、白頭翁型、衣領型、牡丹花型、仙人掌型、蓬蓬型、菊花刑及矮性花壇型等九大類;花色則以紅、白、黃、桃紅為主,中間色、絞紋、條紋和雙色花等亦多,由於株型(高性種和矮性種)、花型、花色的變化多端,所以,深受許多人的喜愛。
大理花又名「大麗菊」或「大麗花」,本省應用最廣的部分要屬於切花和花壇。它的花色多且富變化,用在花壇上正是詮釋「數大就是美」的典範;更因它的花期長,開花整齊,不需要太繁瑣的照顧,因此成為大面積栽培的頂尖花卉。庭園或陽臺應用,適宜種植在較大的花槽中,盆栽也應使用大尺寸花盆,如此方能展現它的特色;因為大理花是屬於「豪華、氣派」型的花卉,以小盆栽培,難以表現其特質。
庭園裡栽培的大理花,可以在植株基部搭配一些矮小的綠色植物,或較淡雅的草花如蔥蘭等,這樣就更能凸顯出它的豔冠群芳。
90-洋桔梗(夏)
學名:Eustoma russellianum Griessb. (=isianthus russellianus Hook.)
英名:Prairie Gentian
別名:土耳其桔梗
植物分類:龍膽科
園藝分類:一年生草本
原產地: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至墨西哥一帶。
花色:紅、白、淡紫、粉紫、深紫、粉紅
花期:5至10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警戒,美麗的,漂亮的
隨著夏日的來臨,洋桔梗濃淡不一的青紫色,在眾多鮮豔繽紛的群花中,似乎更顯得幽靜且秀麗,彷彿將一切的喧嚷淡然了,難怪賞花的人,都免不了要讚賞她幾句呢!
話說幽雅秀麗的洋桔梗,原本的花色僅限於紫色,但是,由於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急遽需求和增長,使得研究人員和栽培者必須不斷的加以改良和選拔,方能育出目前的豐富花色。
「洋桔梗」和「桔梗」僅一字之差,或許很多人都會將它們誤以為是同一種花卉,雖然兩者的名稱相近,然而,形態上的差異甚大。洋桔梗原產於美國的路易斯安納州至墨西哥一帶,屬於龍膽科植物;桔梗則屬於桔梗科,原產於日本和中國等地。事實上,在外觀形態上,你也可以輕易的分辨出來;洋桔梗的花形為杯狀的離瓣花,花苞未開前捲曲如蟬蛹狀;桔梗的花為星形的合瓣花,花苞未開前則鼓脹如球。
洋桔梗又名「土耳其桔梗」,雖然冠以地名,但是,卻與它的產地毫無相關,是由日名音譯而來的。
洋桔梗的屬名Eustoma,是由希臘語的eu(美麗的、漂亮的)及stoma(口)二字結合而來的,此乃因為洋桔梗有個美麗、漂亮的花冠筒,這也是其花語「美麗的」、「漂亮的」的由來;至於其種名russellianum,則是為紀念Russel學者而來的。
洋桔梗為龍膽科的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株高25至70公分,有高、中、矮性之別,切花栽培大多以中、高性種為主,盆栽者則以矮性種為多。洋桔梗的莖多分枝,葉對生,莖葉均呈灰綠色,葉卵形或長橢圓形,與豌豆葉極為相似。花為離瓣花,具花瓣五枚,以覆瓦狀排列成鐘形花冠,有單、重瓣之分。花色以青紫色為主要色系,近年來,除了有各種不同的濃淡深淺色外,更有粉紅、桃紅、紅及白色等品種被育出,加上切花吸水性佳,所以,在市場上已有愈來愈受歡迎的趨勢。
92-彩虹菊(夏)
學名:Dorotheanthus bellidiformis N. E. Br.
英名:Liuingstone Daisy
別名:松葉菊、活石菊、紅玻璃、紅水晶
植物分類:番杏科
園藝分類:多肉質的一年生草花
原產地:南非開普敦一帶
花色:紅、黃、橙、紫紅、白等色
花期:3至9月
用途:盆栽、吊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怠惰
十幾年前,當我在日本「花與綠」博覽會中,第一次看到如此美豔的彩虹菊時,禁不住的歎道:「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漂亮的花?」但是這樣的讚美詞,似乎還不夠貼切。事實上,這些光彩奪目的花朵,的確令人驚豔不已!
臺灣的彩虹菊,大多被當作「寶貝植物」來栽培,像日本、歐洲等地大片、大片的花壇成群栽培且綻放,似乎不曾有過。而且,臺灣所栽培的彩虹菊,開花時總是稀稀疏疏的,開得較為含蓄且保守。
彩虹菊的屬名Dorotheanthus,乃命名者母親的名字Dorothea和希臘語anthus(花之意)兩字結合而來的;種名bellidiformis則緣自於Bellis屬(雛菊屬),因為它的花和雛菊有點類似。
彩虹菊屬於大家較陌生的番杏科,為原產於南非的一年生草本花卉,由於植株低矮多肉質,所以,一般都將它列於多肉植物族群中。彩虹菊植株高度僅10至15公分,和松葉牡丹、馬齒牡丹一樣,其肉質莖無法挺立生長,僅能匍匐於地面,但分枝性極強,可布滿地表,所以,是理想的花壇和地被植物。
也許有人和我一樣,都曾經將彩虹菊誤認為是松葉菊(Lampranthus spp.),其實兩者分屬於不同的科,只是花形和花色相似罷了。彩虹菊為番杏科的植物,而松葉菊則屬於石榴草科;彩虹菊的葉片多肉、呈匙形,松葉菊的葉片雖然也多肉,卻呈松葉狀,兩者之間依然可以清楚的區別。
彩虹菊除了具有長達5公分左右的匙形葉外,其葉片的質感也相當特殊,莖葉表面上布滿了透明細小的突起顆粒,猶如一粒粒晶亮透明的小米球,因此另名「紅水晶」和「紅玻璃」。
彩虹菊的花朵和松葉菊、馬齒牡丹一樣,在陽光充足時,花朵是盛開的;而在陰天、雨天或日落之後,花朵卻是閉合的,這也是它有趣的一面。彩虹菊開花的習性受日照影響頗大,似乎每一朵花都朝向陽光綻開;清晨仍閉合的花苞至早晨10點陽光漸強之時,才逐漸開放,到午後則全面展開笑顏;至日落黃昏時,因陽光隱沒又自動閉合,等待第二天陽光召喚時,才又展露花顏;如果白天陰雨,不見陽光,花朵也將鬱鬱不展,好像跟著太陽一起「怠惰」了。
其花朵的模樣,更與松葉菊不相上下,均為頭狀花序,呈單瓣傘狀開放,花瓣細薄,花色鮮豔亮麗且繁多,計有紫紅、紅、淺紅、橙、黃、淡黃和白色等,幾乎包括了所有的色彩;色彩繽紛的花瓣,在靠近筒狀花周圍均呈白色蛇目狀環紋,在陽光照耀下,花姿更顯得動人而醒目。
94-康乃馨(夏)
學名:Dianth us caryophyllus L.
英名:Carnation, Caronation
別名:香石竹、荷蘭石竹、丁香石竹、神聖之花、麝香石竹、絹絨花、母親花、紅茂花
植物分類:石竹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南歐地中海一帶
花色:紅、深紅、紫、紫紅、桃紅、粉紅、黃、乳黃、橙紅、白以及鑲邊、斑點等複色花。
花期:全年,但仍以2至6月開花最盛
用途:香料、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熱心,傷心,母親我深深地愛著您,婦女
的愛情,母性愛
白/清純的慕情,我的愛情有活力,我愛
永存
紅/熱情,我相信你的愛情
深紅/啊!我可憐的心
粉紅/女性的愛,我熱烈的愛著你
黃/侮辱,侮蔑
斑紋/愛的拒絕
西元1907年,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安娜喬微斯小姐在她母親的逝世追悼會上,獻上了一束康乃馨後,康乃馨象徵母親之花便開始流傳於全世界各個角落。
紀元前三百年,希臘的一位自然科學家Theophrastus,將康乃馨稱作Dianthus,希臘文為「神聖之花」,因為他認為如此美好且典雅的花,唯有神才有權擁有。而這種花的香味和曬乾的丁香花香味頗為類似,丁香的學名為Caryophyllus aromatica,所以也將康乃馨的學名訂為Dianthus caryophyllus,中名則為「丁香石竹」,而「康乃馨」三字,則由英名Carnation直譯而來。
芳香、端莊且秀麗的康乃馨,不僅是大家喜愛的花卉,也是製作香水的原料。十六世紀伊麗莎白一世時代,詩人Edmund Spenser,稱此花為Caronation,為「花冠」、「王冠」之意。一指此花的瓶狀花萼,加上邊緣呈鋸齒狀的花冠,組合起來就像王冠一般;另一種說法則是,古老的希臘人在節慶宴會中,常配戴此花編織成的花冠。
以下則是一則有關於康乃馨由來的神話故事:
相傳希臘有位以編織花冠為生的少女,不僅長得楚楚動人,手指也非常靈巧,能編織出非常漂亮的花冠,為畫家、詩人們所欣賞,因為生意興隆,招來同業的嫉妒,最後終於被暗殺了。太陽神阿波羅為了紀念她,常以美麗的花冠來妝飾祭壇,而將她變成美麗芳香的康乃馨。
在法國,則傳說康乃馨是女神戴安娜害怕被一位英俊瀟灑的牧羊童誘惑,而將他的眼睛挖出來丟到地上變成的,所以,法國人將康乃馨稱為Oeillet,亦即「小眼睛」的意思。
也有傳說康乃馨是來自情人墓地的花,所以,多作為葬儀的供花。此外,又說基督誕生時,這花才從地下長了出來,所以是喜慶之花。但是,無論如何,現在一年之中,無論喜慶或哀樂都有它的芳容出現,特別是母親節時更是少不了它。
原產於南歐、亞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的康乃馨,為石竹科宿根性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因品種的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可由30至70公分不等。康乃馨的葉片帶有粉質,狹長呈粉綠色,成株葉片及枝條呈密集叢生狀,全年可開花,但仍以2至6月開花最盛,品質也最佳。花梗自葉腋間抽出,一莖可著花數朵,花型多為重瓣品種,極少有單瓣品種。花瓣邊緣呈鋸齒狀,花色繁多,計有紅、黃、白、桃紅、粉紅、深紅、橙紅、乳白、乳黃以及鑲邊、斑點等複色花。花徑的大小,也因品種的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依直徑的大小,大略可分為大輪種(花徑可達10公分以上,花莖長且挺拔,是切花的上等材料。)、中輪種(花徑5至7公分,除供切花外,亦可供作盆栽和花壇露地栽培。)和小輪種(花徑小於5公分,具多花性,可供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96-蜀葵(夏)
學名:Althaea rosea Cav. (= Alcea rosea)
英名:Hollyhock
別名:一丈紅、熟季花、梅雨葵、端午錦、蜀季
花、棋盤花、麻稈花、戎葵、吳葵、胡葵、
花葵、立葵、舌其花、菺
植物分類:錦葵科
園藝分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原產地:敘利亞一帶和中國大陸
花色:深紅、紫紅、粉紅、純白和黃色
花期:4至8月
用途:食用、藥用、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
地栽培
花語:平安,豐收,單純,真誠的愛,熱烈的戀
愛
在花語錄裏,蜀葵代表「單純」和「平安」,尤其是白色和淺色的花朵,好像在訴說一切都是「真」和「純」的。
自古以來,蜀葵即是一種評價極高的花卉。例如皇宮和富家庭園中如果沒有種植這種花,就顯現不出它的富麗堂皇;而蜀葵種植地方以庭園的角落、大面的牆前為主,或列植於籬邊成為花的屏障,最能讓高大的植株和豔麗的花朵顯現十足的氣派。
蜀葵的屬名Althaea 源自於希臘文的Althino 一字,為「治療」之意,可見早期的蜀葵是被當作藥草種植的;種名rosea,則是形容它的姿色像薔薇、玫瑰般可愛。
在歐美地區,人們稱蜀葵為Hollyhock;Holly即「神聖」之意,hock則為安格魯撒克遜語「葵」的意思。相傳巴基斯坦開有許多美麗的野生蜀葵,十字軍東征時將它帶回歐洲,當時不知它的芳名為何?僅以其花形類似「錦葵」,而名之為「神聖的葵花」。
蜀葵有「一丈紅」、「立葵」、「舌其花」、「胡葵」、「戎葵」和「吳葵」等別名,這些名稱,大部分都是形容其外形或說明其來源。
此外,蜀葵盛開於梅雨季節,梅雨初期由莖基部開始綻放花朵,沿著直立的莖桿逐漸往上,開到莖梢時,梅雨正好結束,所以有「梅雨葵」的雅稱。而在我國北方,蜀葵通常盛開於端午節前,因此又稱為「端午錦」。
至於「蜀葵」之名的由來,則眾說紛云。一說此花最早盛產於雲南、四川,故名之;一說蜀葵古名戎葵,「蜀」和「戎」均為「大」的意思,此物高大約丈餘,故名之,與「戎狄」、「巴蜀」則不相干。
蜀葵屬錦葵科,本為根堅如木的宿根草,經不斷的改良後,現在的品種多已變成一年生草花。莖直立,呈圓柱狀,無分枝或少分枝,可達2至3公尺,莖皮可採纖維代替麻繩,故又有「麻稈花」之稱。葉互生,圓心形,具5至7淺裂,鋸齒緣,表面粗糙皺縮,
自基部逐漸變小,整株成塔狀,莖葉均密生短刺毛。花朵大小與木槿略同,自主莖下方葉腋逐漸向上綻開,為總狀花序,除觀賞外,可供酒類或飲料著色用。花型有單瓣、半重瓣和重瓣之分,花瓣邊緣常呈波浪或齒裂狀,花色除有紅、黃、白、粉紅、深紅、紫紅外,還有複色的,盛開時如錦似霞,豔麗奪目,十分引人注目。
儀態萬千的蜀葵,雖然單花生命不長,但整個花期卻可長達二至三個月。一般秋季播種,冬至早春開花,冬至早春播種,春至夏季開花。惟蜀葵植株高大,適合花壇或大型盆栽,種植時請加立支柱,否則在多颱風的臺灣,再真再純的花也顯不出美感的。
98-天竺葵(夏)
學名:Pelargonium hortorum L. H. Bailey
英名:Bedding Geranium, Geranium
別名:入臘紅、石臘紅、繡球花、洋葵、懶人
花、臭葉海棠、八寶石臘紅、十二紅
植物分類:牻牛兒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
原產地:南非、歐洲
花色:紅、白、粉紅、桃紅、深紅、紫紅、杏黃及斑點、條紋和鑲邊等
花期:3至6月或10至12月
用途:香料、藥用、切花、吊缽、盆栽、陽臺花
槽、花壇及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愛情
紅/安慰
深紅/愉快,安樂
黃/意外的相逢
銀葉/回想
深色/鬱悶
蔓性/結婚禮物
香料用/盼望的相逢
野生品種/虔誠,堅定的
斑葉/真摯的友誼
這是一種充滿異香情趣的花。似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驗,一聽到「天竺葵」三個字,就好像已聞到它那種奇特的味道,讓許多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然而,這種並不十分受東方人喜愛的味道,在西方人眼中,卻顯得異常親切。
花色鮮豔美麗的天竺葵,全株莖葉的汁液均具有獨特的「芳香味」,這種味道似乎有點兒腥,又有點兒臭,真是筆墨所難以形容。又因品種之不同而有所差異,當然也有少數較受歡迎的芳香品種,如玫瑰、檸檬、薄荷、松樹或其他氣味一般的芳香味,除了被當作香藥草外,也被當作烹飪的調味料,或作花茶,或替魚肉去腥用。
在古老的傳說中,天竺葵是上天為讚賞救世度人的穆罕默德而創造的。話說回教的始祖穆罕默德在逃亡期間,有一天在河邊洗濯衣物後,將衣物披曬於河邊的草地上,就不知不覺的睡著了。當他醒來後若無其事的往四周一看,眼前的情景卻讓他大吃一驚,周遭居然已被大片的紅色花所包圍,且散發著濃郁的芳香。
這些帶著濃郁芳香的花,就是上天賜給穆罕默德為伴的花,以慰藉他一顆落莫的心,這也是紅花天竺葵花語「安慰」的由來。
原產於南非好望角的天竺葵,十八世紀傳至歐洲,除了被大量栽培外,各國更競相進行品種改良,尤其是紅花品種,更是大受歡迎。在歐洲,如德、法等國,幾乎家家戶戶的陽臺都種滿了天竺葵,有些人家更是意猶未盡,連窗臺上也裝飾了這種植物,讓許多過往遊客都歎為觀止。
天竺葵為牻牛兒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目前所栽植的均為園藝雜交品種,也因此擁有饒富變化的植株形態。屬於異香貴族的天竺葵,株高可由20至50公分不等,約可分為50公分以上的高性種、20至30公分的矮性種,以及20公分以下的極矮性種;植株型態則依其生長方式而分為直立性(盆缽栽培為主)、匍匐性(花壇栽培為主)和蔓性(吊缽栽培為主)等多種。
終年常綠的天竺葵,由於品種的不同,葉色也有極大的差異。一般可分為綠葉種、黃綠葉種、黑紫葉種和斑葉種,所以,天竺葵不僅可賞花,更是極佳的觀葉植物。
花色豐富且花開花不斷的天竺葵,其花形變化多端。花期幾乎長達一整年的天竺葵,長約二十餘公分的花梗不時自節上葉腋間抽出,每枝花梗可著花數朵至數十朵,花朵盛開時呈團狀。花型有單、重瓣之分,花瓣邊緣有的平滑,有的呈波浪狀,有的更形成羽裂狀。此外,它的花色更是繽紛,計有紅、粉紅、桃紅、白、橙紅色以及帶有斑點、鑲邊、條紋等複色花。
原生種的天竺葵花後可結果,惟現今種的均為園藝雜交種,早已喪失結果能力。天竺葵的果實為蓇葖果,像鸛鳥或鳳凰的喙尖尖的,這也是其屬名Pelargonium(為「鸛」、「鳳凰」之意)的由來。
100-月桂(夏)
學名:Laurus nobilis L.
英名:Baytree, Sweet Bay, Laurel, Victor's
Laurel, Poet's Laurel,Grecian Laur
別名:榮冠樹、月桂、祝捷樹
植物分類:樟科
園藝分類:常綠灌木
原產地:地中海沿岸
花色:淡黃色
花期:春至夏季
用途:食用、藥用、切花、盆栽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樹/光榮,勝利,榮譽
葉/至死不渝
花/不信,不誠實,叛變
月桂樹是古希臘時代榮譽的象徵。由於茂密的枝葉芳香撲鼻,被認為是有靈氣的樹木而受到尊敬,因此常被旅人當成護身符,甚至也作為避邪、避雷和預言家的輔助工具。
月桂葉是歐洲人常用的調味料,可賦予食物怡人的芳香,去除魚肉的腥味。我們都知道,許多著名的香料植物都原產於廣大而神祕的東方,如埃及、印度和中國等地,但月桂卻是道地的西方產物,它的故鄉就在地中海一帶。
由於月桂土生土長於地中海沿岸,喜歡幻想的希臘人便運用他們卓越的說故事能力,為它創造了一個出身來歷。
河神的女兒丹弗妮是位標緻的少女,她有著美麗的肌膚、飄揚的秀髮以及輕盈的身材。她一心只愛山野森林而不喜歡凡間的男子,甚至不願結婚,只愛在林間逍遙玩耍。有一天,太陽神阿波羅無意中看見了這個健康美麗的女獵人,立刻驚為天人並愛上了她,於是對她展開了追求。但是,丹弗妮是個天生的賽跑健將,最初,阿波羅幾乎趕不上她,經過一番追逐,眼看阿波羅就要捉住自己了,丹弗妮向父親河神呼救。
瞬間,她渾身麻木,雙腳似乎在地上生了根,漸漸的,樹皮裹住了身體,葉子也長了出來,她父親竟然將她變成了一棵月桂樹。
阿波羅目睹巨變,既傷痛又愧疚,便抱著月桂樹哀傷的說:「啊!美麗的少女,我雖然失去了妳,但妳將是太陽神的聖樹,我要妳與我一起分享勝利的榮耀,更是榮耀者的冠冕,從今以後,勝利者要戴著用妳的樹葉編織而成的冠冕,與妳一起接受眾人的歡呼與喝采。」
這棵美麗的月桂樹,輕擺著葉枝,似乎點頭同意了。
因此,人們認為月桂的枝葉象徵「光榮」和「勝利」,是獻給英雄的最佳獻禮。
102-玫瑰(夏)
學名:Rosa spp.
英名:Rose
別名:薔薇、刺玫花、徘徊花、玉雞苗
植物分類:薔薇科
園藝分類:常綠或落葉性灌木
原產地:北半球的亞洲及美洲至北美洲。
花色:紅、橙、黃、紫、白、粉紅、深紅等色
系,以及中間色和雙色花等,幾乎包括了
所有的色彩。
花期:全年
用途:食用、藥用、香料、切花、盆栽、花壇
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愛情,你(妳)是我全部的愛,愛與美
紅/熱情,愛著您 紅玫瑰花蕾/純潔,為您著想
黃/失戀,嫉妒 黃(中型花)/您沒誠意
黃(小型花)/笑著離別 白/天真,純潔 白(小型花)/淡薄,年輕 粉紅/愛的宣誓 粉紅(大型花)/懷孕
粉紅玫瑰花蕾/戀之告白 黑/憎恨 花蕾/處女心 葉片/期待
有刺玫瑰/有夫之婦 無刺玫瑰/誠意,友情,憶童年
無刺玫瑰花蕾/情竇初開 野生白玫瑰/小心野生紅玫瑰/隱藏的愛
玫瑰花束/單純(單瓣),樸素(單瓣),結合(紅白相間)
二朵花蕾夾上一朵盛開的玫瑰花/祕密
大家耳熟能詳的玫瑰,是台灣地區相當常見的花卉,事實上,目前市面上我們所見的「玫瑰」,絕大多數都是薔薇。臺灣地區所稱的玫瑰、日本所稱的薔薇以及中國大陸普遍栽植的月季,這三類植物都屬於薔薇科薔薇屬,均原產於我國,且早自漢朝即有栽培。
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學術上的嚴格分類、探本溯源,或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欣賞它的美,進而親手栽培自己喜愛的花,所以,在此我們一律將這個美麗家族通稱為「玫瑰」。
玫瑰在我國的栽培歷史久遠,早先僅供藥用與製造香料,後來用於觀賞,遂盛行培育品種。根據古籍的記載,玫瑰的根莖可煮來吃,根可用來釀酒。在古代西域大食、回回等國,還盛行「玫瑰露」,能調粉製成女子的化粧品,如果灑在衣服上,據說其香氣持久,經年不消呢!
自古以來,玫瑰普遍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在結婚典禮中,許多的新娘子都喜歡用玫瑰作為花飾,因為玫瑰是象徵愛情與美麗的花。
羅馬時代,玫瑰花是屬於上流社會的玩賞花,象徵著勝利,因此,人們經常將玫瑰做成花冠和香水,或是將玫瑰花瓣飄浮於酒杯中做為點綴以慶祝宴會。暴君尼諾在他那引以為傲的黃金宮殿中大宴賓客時,常從客廳的天蓋撒落玫瑰花瓣,或是在空氣中灑布玫瑰香水來歡迎賓客,餐前餐後則接待客人享受玫瑰花浴,並且在浴後供應玫瑰花油抹身潤膚。當時的玫瑰十分昂貴,全由宮裡高價收購,所以,在一夜之間龐大的公帑就這樣被用掉了。
在羅馬神話裡,玫瑰是象徵「祕密」的花。愛神邱比特為了母親的戀情事跡不被發覺,而將母親維納斯所送的玫瑰花拿來賄賂緘默之神Herpocrates,請祂保守祕密。因此,羅馬人之間有祕密相告,就用玫瑰來示意,稱為Sub Rose(即Under the rose)。在英女皇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物,大廳上方的弓型天蓋也刻飾有玫瑰花。16世紀的宗教建築物上,如羅馬教會的懺悔室等也取用玫瑰花來裝飾。至今仍有許多寺院的花窗(Rose Window)也是採用玫瑰花的圖案來做為製作的。
在希臘神話裡,原本只有白色的玫瑰是維納斯的眼淚化成的,紅玫瑰則是白玫瑰經由維納斯的鮮血所染紅的。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認為血紅色的玫瑰花瓣象徵了殉教者的鮮血,而白玫瑰則代表聖母瑪麗亞的純血,當時的人們也因此特別崇敬玫瑰,從此以後,修道院的庭園便與玫瑰結下了不解之緣。
玫瑰的品種難以勝數,登錄有案的至少有一萬五千種以上,為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株高因品種之差異,有矮至數公分者,也有高達數公尺者;莖也因品種之不同而差異甚大,有直立形的,也有藤蔓性的,而莖及葉上均帶有刺,近年來,育種學家們也育出了少刺或稱為無刺的玫瑰,然而數量不多。葉為單一或奇數羽狀複葉,互生且具托葉,葉緣有細鋸齒;花朵著生於短枝上,花瓣多數,花色豐富,計有紅、黃、白、粉紅、橙紅、洋紅、緋紅、深紅、紫及複色系、覆輪系等許多個系統,各種系統內顏色深淺程度、色澤差異也很大,到目前為止,玫瑰的花色大概只缺少深藍色的品種。
104-鐵線蓮(夏)
學名:Clematis florida spp.(Clematis
tlorida spp.)
英名:Clematis, Virgin's Bower, Leather
Flower, Vase Vine
別名:番蓮、威靈仙、乞丐花
植物分類:毛茛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落葉蔓性藤本或灌木狀
原產地:中國、印度
花色:紅、白、藍、紫、粉紅
花期:5至8月
用途:切花、盆栽、綠籬及蔭棚栽培
花語/心靈之美,高潔,善於謀略
鐵線蓮的屬名Clematis為蔓性、爬藤植物的總稱,而「鐵線蓮」則是蔓藤類花卉中,大家最為陌生的一種。
在歐洲,鐵線蓮因具有攀附它物而生長的特性,就好比夫妻之間的相互扶持,故常被比喻為「愛情」之花。以它為主的蔭棚下,是喝下午茶、賞花、休憩和約會的好場所,因此有「美麗的休憩場所」和「旅人的喜悅」等名稱。
此外,據說古時候的乞丐常將它的葉子搗爛後,敷在故意弄傷的身體上,讓傷口潰爛且更加醜陋,如此看起來才會有可憐的模樣,以博得同情,因此鐵線蓮也被稱為「乞丐花」,又有「善於謀略」的花語。
鐵線蓮,一名出自《植物名實圖考》,因其莖細而堅韌,有如鐵線一般,故名之。
鐵線蓮常在初夏時開放,它總是能緊緊的抓住人們的目光並使發出讚歎之聲。花色又以白色和紫色居多,白色的鐵線蓮看起來尤為清純,在在都表現出「高潔」的品味,更有一種毫不吹噓的美。相較之下,紫色的鐵線蓮,則看起來猶如一位高雅的貴婦,依然美不勝收,往往令人駐足觀賞。
屬於毛茛科的鐵線蓮,另有別名「番蓮」和「威靈仙」,殊不知它的原產地乃是中國大陸和印度。原生種的花朵不及園藝雜交種大,花色也沒這麼多且豔麗,因此在我國並未受到重視,直到英國人將它攜回國,經過一番改良後,才有今天的面貌,現在它已是歐洲人最喜愛的花卉之一了。
鐵線蓮為多年生落葉蔓性藤本或灌木狀植物,藤蔓可攀爬他物生長至數公尺長,且又細又硬有如鐵線一般。葉對生,為二回三出複葉,小葉卵狀倒披針形,全緣或具少數裂刻。夏天開花,丰姿逸雅美觀,花有單瓣和重瓣之分,但事實上我們所見到的美麗花瓣是它的萼片,它可是道地的「無花」哦!而重瓣的花瓣,則是由雄蕊瓣化而來的,不可思議吧!
雖然花大色豔,但看來纖弱嬌媚的鐵線蓮,乃是以長長的葉柄來捲附攀爬,而非像一般的蔓藤彎曲虯結,其風格因而更顯特異。
106-松蟲草(夏)
學名:Scabiosa atropurpurea L.
英名:Sweet Scabious
別名:西洋山蘿蔔、黑花山蘿蔔、洋冠笄花、悲
傷的寡婦、麝香花
植物分類:山蘿蔔科
園藝分類:一、二年生草本
原產地:南歐
花色:藍、深紅、粉紅、紫、藍紫、暗紅、白
花期:5至10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悲傷的寡婦,不可思議的魅力
花色豐富,花型逸緻的松蟲草,似乎具有一股不可思議的魅力,每每令人感到驚奇。
原產於南歐的松蟲草,原生種多為深紫色,據說在英國,喪夫的女性習慣在喪服上別上松蟲草,且將它稱為「悲傷的寡婦」。此外,松蟲草的花朵除了美麗外,還會散放出類似麝香的香味,所以,人們也喜歡稱它為「麝香花」。
東方的愛花民族日本人也非常喜愛松蟲草,他們認為松蟲草不僅花形令人驚奇,且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所以,普遍栽植它,但是,本省的栽培面積大概不及日本的三分之一。
松蟲草的屬名Scabiosa,是由拉丁語scabies(為「疥癬」之意)衍生而來,此乃因松蟲草在原產地南歐為專治疥癬的藥;種名atropurpurea(為「黑紫色」之意),則是根據原生種松蟲草僅能開出黑紫色的花而命名的,與現今園藝品種的繁富花色,實有天壤之別。
別稱「西洋山蘿蔔」和「黑花山蘿蔔」的松蟲草,英國早在1588年即有人工栽培,現今在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松蟲草的大片生長和栽培。它是山蘿蔔科(也人稱之為斷續科)的一至二生草本植物,株高由40至90公分不等。根生葉呈放射狀,使得整個植株看起來猶如一個圓盤,莖生葉對生,葉片呈深羽裂狀披針形。花朵呈半圓球狀,具長梗,著生於莖頂,花徑約5公分,花色除了深紫色外,尚有藍色、深紅色、粉紅色、酒紅色和白色等多種色彩;松蟲草除了美麗的色彩外,花朵造型也頗為奇特,不僅擁有質感如天鵝絨般的花瓣,特長的暗紫色花柱上還著生了白色柱頭,並能散發出類似麝香的芳香味。花後可結瘦果,果實中空澎大,披有粗毛,可製成乾燥花材。
松蟲草除了當盆栽或栽培於花壇外,它可是切花界的新寵兒呢!尤其是將它綁成花束,送給心怡的小女孩,以及在特別的日子將它送給親密的對方,那可是非常富有羅曼蒂克的。
108-洋繡球(夏)
學名: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 Ser.
ex Mcclint
英名:Hydrangea , Big-leaf Hydranger
別名:紫陽花、繡球花、瑪哩花、八仙花、雪球
花、粉團花
植物分類:虎耳草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落葉性灌木
原產地:日本
花色:藍、白、紫紅、桃紅
花期:5至7月
用途:藥用、切花、盆栽、花壇及庭園露地栽
培。。
選購方法:選擇植株低矮密實、花萼初著色、葉色青綠、健全,全株姿態美觀者。
贈送須知:可送給自私、無情或善變的人。
花語/善變,見異思遷,驕傲,冷漠,無情,自
私
有人說:「洋繡球最善變了!」
也許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在昨晚夜裡花色純白的洋繡球,到了今天早晨,卻變成了有紅、有綠等各色混合的花了。
花色變化極具趣味性的洋繡球,在花萼初展時呈綠色,繼而乳黃、白色、淡粉紅色、濃桃紅色陸續轉換著,這是它在開花過程中色素變化的展現;栽培介質的酸鹼度也會改變花色,例如在酸性土壤中呈藍色,而在中性偏鹼性的土壤中則呈粉紅色,巧於變色粧扮的它,也因此而擁有「善變」、「見異思遷」等花語。
花色豔麗的洋繡球,一蒂八蕊,有如八仙相聚,所以,又名「八仙花」;在十八世紀末期自日本傳入我國後,即深受一般人所喜愛,由於目前所栽培的觀賞品種,多屬於歐美改良過的園藝品種,因此以「洋繡球」稱之,應屬貼切。
洋繡球屬虎耳草科,為多年生的落葉性灌木,株高約1公尺左右,葉片圓大且濃綠,邊緣有細鋸齒。它的花簇生成球狀的花序,自莖頂開出,每朵小花由四片似花瓣的花萼組成,像聖誕紅和九重葛一樣,真正的花卻小而不明顯,在裝飾性的花萼包圍下常被誤以為是花蕊而已,下回看到它,可別忘了仔細觀察哦!
以往洋繡球多作庭園花木栽培,常栽植於水池邊或作綠籬;每當花期適逢梅雨,團團盛開的花朵在綿綿細雨中,尤其嬌豔動人。歐美方面則常以溫室促成栽培,提早於二至五月間供作盆花上市,以供應四月中旬的復活節裝飾,因此,洋繡球也是短暫的室內盆花。
洋繡球這位巧於變貌的千面女郎,其精彩的化粧術是眾多花卉所比不上的,而有關於這種花色的變化,看似不可思議,其實很簡單。根據園藝專家的研究,洋繡球花色的轉變,是受土壤中鋁元素含量的影響,而土壤裡所含的鋁元素多寡則受酸鹼值高低所左右,一般而言,酸性土壤中,有助於鋁元素的溶解和被吸收,洋繡球花色為青藍,而中性偏鹼性的土壤中,鋁元素不易溶解,花色呈桃紅色。所以,假如你想改變家中洋繡球的花色,可以在土壤中添加石灰(土壤變鹼性),使藍色花變紅;反之,可以用明礬水澆花(土壤變酸性),使紅花變藍。
110-毛地黃(夏)
學名:Digitalis purpurea L.
英名:Foxglove, Digitalis
別名:洋地黃、指頂花、自由鐘、釣鐘花、金
鐘、狐狸手套、狐狸的鈴聲
植物分類:玄參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西歐
花色:紫紅、粉紅、淡黃和雪白
花期:5至7月
用途:藥用、切花、盆栽、花壇及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紫紅/熱愛,不誠實
深紅/隱藏的戀情
花姿漫妙的毛地黃,花穗有如倒掛的銅鈴,本省中、高海拔山區,每逢春夏間,滿山遍野成群開放的景象,令人目不暇給。
毛地黃是典型的歸化植物,它的故鄉遠在西歐的溫帶地區,而你可知道如此嬌豔的花兒,為什麼會有「毛地黃」這樣的土名字呢?那是因為它有著布滿毛茸的莖葉,以及酷似「地黃」的葉片,因而得名。因為來自遙遠的歐洲,所以又稱為「洋地黃」。
毛地黃的屬名Digitalis,取自拉丁語的digitus,為「指袋」之意,此乃因其花形如指套一般,毛地黃另有別名叫「精靈的指環」、「精靈的帽子」和「魔女的手套」。
此外,相傳曾有妖魔將此花送給了狐狸,並將它纏在狐狸的腳上,使牠走路時沒有聲音,可以大搖大擺的在雞舍附近走動,以方便獵食雞群,所以,歐洲人常將它比喻為「狐狸的音樂」或「狐狸的鈴聲」;英名則稱為Foxglove(即狐狸的手套),也因此毛地黃有了「不誠實」的花語。
人見人愛的毛地黃,許多山地居民並不知道它的真正名稱,只知這種植物雖然爭奇鬥豔,誤食會中毒而死,因此稱之為「毒藥草」;殊不知毛地黃乃是全世界著名的藥用兼觀賞草花,其葉片於一千六百年前就廣被利用為強心和利尿劑,義大利諺語有所謂的「吃指頂花能能治一切病痛」,此指頂花正是對心臟病患者有效的毛地黃,所以,又有「心臟草」的別稱。
毛地黃的主要成分為強心配醣體,現代醫藥上常用作治療心臟衰弱症、心臟瓣膜炎和心囊炎等心臟機能不全的著名強心劑,藥效雖佳,但「有效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必須經醫生指示後方能使用,否則若食用過量,嚴重者甚至有致命之虞,因此有人認為毛地黃是不吉利的花,卻又是重要的藥草,所以說它是一種具有「雙重面貌」的花。
毛地黃屬於玄參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莖葉生有茸毛,高度(包含花序)在50至150公分之間。未開花前,只有卵狀橢圓形的根生葉;開花前後,花莖上會長出較小的莖生葉。花期在5至7月間,花序為總狀花序,成串的鐘形花由下往上綻放,當上端的花蕾開放時,下端的花早已枯謝並結成果實了。花朵的顏色外部有紫紅、深紅、粉紅、淡黃和雪白,內部則有濃紫或黃色斑點;花萼五裂,花朵長鐘形,蒴果具宿存萼,種子小而多。
112-石榴(夏)
學名:Punica granatum L.
英名:Pomegranate, Common Pomegranate
別名:石榴、謝榴、丹若、天漿、金罌、若榴
植物分類:石榴科
園藝分類: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原產地:地中海沿岸和波斯等地
花色:橙紅、紅、乳白、粉紅
果色:橙紅
觀賞期:4至12月
用途:食用、藥用、盆栽、花壇和庭園、綠籬等
露地栽培。
贈花須知:石榴與牡丹組合,象徵「百子富貴」;與白頭翁組合,象徵「多子百孫」;
與萱草組合,象徵「宜男多子」;與桃、佛手柑一起組合,象徵「三多」。
花語:樹/相思
花/成熟之美
果/結合,永生不死,權勢,多子多孫
果實中含有多數種子的石榴,在古代的中國社會裡,與檳榔、美人蕉一樣,都是象徵「多子多孫」的植物,其盆栽更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新婚賀禮。古時候的土耳其則有新娘子拋石榴的習俗,結婚當天,新娘子拿起成熟的石榴果實往地上一丟,跳出來的種子多寡就預兆她將擁有的子女數目。
繁花似火的石榴,相傳在古代的歐洲,曾經被選定為神聖的植物之一。無論神殿的柱子、祭司的服飾、王笏的頭部彫刻、王室的徽章、石碑等,都會選用它的花、葉或果實做為模樣。傳說所羅門王的王冠,就是取其果實上殘存的鐘形萼片為造型的參考,而且一直流傳至今,世界各國的王冠樣式也依然維持不變。
羅馬神話中專司戀愛的邱比特,經常手持石榴和弓箭執行其職責,所以,石榴的果實有「結合」的寓意。古羅馬人更相信石榴是伊甸園裡的「生命之樹」,象徵著「永生不死」。但是,在另一則神話裡,石榴卻又代表冥王的「權勢」,不管任何人吃了石榴的果實,就很難逃脫他的勢力範圍。
石榴盛開於中國的農曆五月,在月令裏,正是當令之花,而傳說中的榴花之神則是鍾馗。或許此時天氣熱燥,許多疾病也開始流行,人們認為瘟疫是由惡鬼邪神帶來的,所以將鬼神鍾馗請來鎮守,而民間所給的鍾馗像,耳邊往往都插著一朵豔紅的石榴花,這或許是以火樣性格的鍾馗來當火樣的石榴花神吧!
原產於印度、歐洲等地中海沿岸地區的石榴,屬於石榴科,為落葉性的灌木或小喬木。株高5至10公尺,小枝方形,先端變成棘狀,平滑無毛。葉對生或叢生,全緣,有光澤。花具短梗,單生,紅色,依品種之不同,尚有紅、橙紅、粉紅、淡紅和白色,花型則有單瓣和重瓣之分,萼筒鐘狀或漏斗形,花謝後,殘存於果實上,有如小王冠一般。
石榴花瓣呈倒闊卵形,略為皺褶,邊緣的齒狀裂刻恰似婦女的裙襬,色澤鮮明、曲線盈妙,的確逗人遐思;加上其花和果皮曬乾搗碎可研汁染布,做為裙褲,頗為古時婦女們所鍾愛,也難怪梁元帝烏棲曲云:「芙蓉為帶石榴裙」。而自古至今,難過美人關的英雄們,不也都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嗎﹖
石榴花後可結球形漿果,是一種上等的水果,只是種子太多,吃起來頗麻煩的,然而,它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古書上除了用「豔若丹砂,流汁若醴」形容之外,還稱它為「若榴」和「天漿」。若榴是說石榴如同古代神話中的若木,吃了可以青春永駐;而天漿更是神仙的食品,可見它是多麼的受人重視!
114-天人菊(夏)
學名: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
英名:Indian Blanket, Firewheel, Rose Ring
Gaillardia, Common Perennial
Gaillardia
別名:忠心菊、虎皮菊、老虎皮花
植物分類:菊科 園藝分類:一年生半耐寒性草本 原產地:北美中西部
花色:黃、紅、橙紅、桃紅、粉紅、白
花期:5至10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團結,一致協力
「天人菊」,這個名字取得可真好,因為在常見的野菊花裡,根本找不到能與它媲美的種類,說它是菊科家族中的天人(仙女),似乎一點也不為過。
到過澎湖的人都知道,澎湖群島的每一個小島上,幾乎都有天人菊的族群,常常有人當它是澎湖的土產植物,其實早在八、九十年前,澎湖各島嶼上連一棵天人菊也沒有,它的老家遠在南美州的墨西哥一帶,民國前一年才有人將它引進臺灣種植,最初是種植在庭園裡觀賞,後來逐漸的適應本地的風土,自行逸出而大量繁衍,如今不僅普遍歸化在澎湖群島上,臺灣本島的北海岸,也處處有它的芳蹤;每年從晚春到初秋,都可以欣賞到它那繁花錦簇的美景,置身其間,彷彿處於一個醉人的大花園裡呢!
又名「忠心菊」的天人菊,由於能在澎湖這種多風少雨的環境裡,忍受乾旱,抵抗強風,即使長年不澆水,任憑颳多大的風,也不會被折斷或枯萎,正如澎湖島民面對惡劣環境時百折不撓的精神,因此被澎湖縣政府選定為「縣花」,澎湖群島也因而擁有「菊島」的美名。
在菊科植物裡,天人菊可算是出類拔萃,英挺動人。由於花朵豔麗特殊,看過的人,幾乎都不能忘記它的花容美貌。
姿色美豔的天人菊,每一朵花都好像被精心設計過,中心筒狀花呈紫紅色,而花瓣邊緣尖端為金黃色,對比強烈而鮮明,每當大片繁花盛開,迎風搖曳,豔麗而熱鬧繽紛,令人目不暇給!這和天人菊的花語「團結」、「一致協力」的含意,非常契合。
天人菊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株高在20至60公分之間,全株上下布滿茸毛;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或呈波狀裂刻。頭狀花序直徑可達5公分左右,周圍的舌狀花呈橙黃色或赤褐色,基部則為紫色,一般呈扁平狀,但有時會突變為皺縮狀或管狀,益增美感;中央為密集的筒狀花,並有多數細長的紫色茸毛。舌狀花枯萎後旋即脫落,只留下一個赤褐色的芒刺狀圓球,慢慢發育為成熟的果團,其內隱藏著數十粒種子,果團一個接一個,難怪幼苗一棵接一棵,族群也因此而日益壯大,甚至把若干原本土生土長的小草小花都給趕跑了,真是夠厲害吧!
近年來,由於雜交改良的結果,已育出罕見的純黃花品種,不過,在野地裡還是很難見到。如果你想自行栽培它,可在初春時到野地去挖取小苗,或於入秋後去採種子,在立春前後播種,當年的夏天就可以賞花了。
天人菊的功用很多,除了不能吃外,還具備了其他花卉所沒有的特點,那就是它的繁殖力特強,有天人菊在的地方,絕不會長出雜草,如在一般居家的四周種植,一方面可達到居家美化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可幫忙清除雜草,一舉數得。
澎湖民間,至今仍沿傳使用天人菊來驅除蚊蟲。早年還沒有「蚊香」這種文明的產物時,每到盛夏,在黃昏入夜前,民眾就在廳房內焚燒曬乾的天人菊,藉著燻煙來驅逐蚊蟲,聽說效果並不遜於現今的蚊香呢!
116-木槿(夏)
學名:Hibiscus syriacus Linn.
英名:Rose of Sharon
別名:水錦花、籬障花、朝開暮落花、舜、椴、櫬、朝菌
植物分類:錦葵科
園藝分類:落葉灌木
原產地:我國大陸、日本、小亞細亞
花色:桃紫、粉紅、桃白、白
花期:5至10月
用途:藥用、切花、盆栽、綠籬和花壇露地栽培
花語/勸告,典型之美,細膩,強烈的愛國心,短暫之美白/公正,誠實,廉潔粉紅/熱情
木槿和朱槿同屬於錦葵科,是外形相似的兩種花木。其區別是:木槿為落葉性的灌木,秋冬天落葉,春天再萌發新葉,以及葉片呈紙質,菱狀卵形,淺三裂,主脈明顯三出,兩面疏生星狀毛等特性;朱槿則常綠,葉呈廣卵或狹卵形,兩面平滑有光澤,兩者之間還真不容易分辨呢!
也稱為水錦花的木槿,由於常被植為綠籬,因此別稱「籬障花」。又因為早上開的花,到晚上就凋謝了,所以,也稱為「朝開暮落花」。它在我國的栽培歷史相當悠久,《詩經》、《禮記》和《爾雅》等古書裡,都可以找得到相關的記載,只是所用的名字分別為「舜」、「椴」、「櫬」和「朝菌」等,較不受人注意。
中國人不僅欣賞木槿的美姿,更愛惜它那花朵朝開暮謝的短暫生命,例如唐朝南陽詩人韓翃宋李明府赴連州的詩裡說:「春報穜花細,初筵木槿芳」,以及唐詩中「世事方看木槿榮」和白居易的「松柏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成榮。」等詩句,都是拿它來形容世事的滄桑變化和瞬息無常。
日本人常以「木槿花,一朝之夢」來形容木槿花短暫的美麗,更進一層的比喻,即代表榮華富貴在瞬息間毀滅之意。而《萬葉集》中,歌詠七草之詩,其中的「朝貌」所指的就是木槿。
韓國人在李氏王朝統治時期,一直使用和國王同姓的「李」花做為皇室的徽章。到了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獨立為「大韓民國」後,因為看上花期特長的木槿,正如其人民具有的熱烈堅強愛國心,象徵國運昌隆,所以改以這種稱為「無窮花」的木槿為國花,而且以白色花為主,因為他們認為白色代表「公正、誠實和廉潔」,粉紅色則表示「熱情」,都非常符合他們的民族性。
生性強健的木槿,為落葉性灌木,株高3至4尺,枝幹分枝多,呈灰白色,小枝幼時被有絨毛,長大時平滑。葉互生,菱狀卵形,三淺裂,邊緣有粗鋸齒,長4至10公分,紙質。初夏至中秋開花,花朵較朱槿略小,有短柄,腋出,單生,花冠鐘形,除了淡紫色外,尚有桃紅、白色等品種;花形則有單、重瓣之分;每朵花約可開三天,白天綻開,夜間閉合或半開,翌晨再開,此開彼謝,花期可長達半年之久。
118-龍吐珠(夏)
學名:Clerodendron thomsonae Balf.
英名:Bleeding Heart, Glorybower, Bag
Flower
別名:一點紅、珍珠寶蓮、常山海州、臭牡丹藤
植物分類:馬鞭草科
園藝分類:常綠蔓性灌木
原產地:非洲
花色:苞片乳白色,花瓣鮮紅色
花期:6至10月
用途:盆栽、花架、花廊和蔭棚栽培
花語/能言善道
花型奇特的龍吐珠,它那乳白色的苞片配上鮮紅色的花冠,是涼棚植物中最具魅力的開花植物。
在炎熱的夏天裡,大部分的花似乎都敵不過豔陽的燒烤而不知躲到哪裡去了,唯有龍吐珠依然由綠葉叢中探出一個個乳白的面孔,配上紅色的朱唇和白色的髯鬚,有如淘氣的小孩一般可愛!
凡是見過龍吐珠奇特花型的人,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看那含苞待放的紅色蕾苞,自乳白色的三片花萼中吐露的模樣,正是「龍吐珠」之名最傳神的地方;而當花朵盛開時,細長的白色花蕊自鮮紅的花冠中伸出,更與群龍噴火吐燄的神情沒有兩樣。
「流血的心」(Bleeding Heart)為龍吐珠的英文名字之一,與中文名稱有異曲同工之妙,三片花萼排列的形態好比心臟,鮮紅的花蕾則有如血一般,而「一點紅」之名,似乎形容的更為恰當。
原產於非洲的龍吐珠,為馬鞭草科多年生的蔓藤植物。龍吐珠的莖具有纏繞性,可攀爬6至10公尺以上,幼莖呈方形,成熟莖則轉變為圓形,易於分枝。葉有柄,對生,紙質,全緣,卵橢圓形而先端尖銳,終年常綠有光澤,目前也有斑葉品種被育出,惟本省北部冬季遇攝氏10度以下的低溫時,容易產生落葉。
每年夏季的6至10月為花朵盛開期,花頂生或腋出,具長軸,呈圓錐狀繖形花序,花苞乳白色,花冠高呈鮮紅色,雄蕊細長挺出花外,狀如吐珠,故名。花後可結核果,內含種子4粒。
龍吐珠的花期很長,若於日照充足的溫暖地區,如本省中南部,甚至可全年開花不斷,一年四季都有花可欣賞。龍吐珠的花朵構造和洋繡球、九重葛很相似,都有顯著耀眼的花萼,亦即平常我們所看到最耀眼的乳白苞片,但龍吐珠的真正花瓣和花蕊卻比洋繡球的花更美麗,同時也是雌、雄兼備的兩性花。
龍吐珠的奇特花型,讓人覺得它像是一位「能言善道」的說客,這也是其花語的由來。此外,也有人認為它清純中顯得熾熱,所以又有個花語為「珍貴、純潔而且有一顆熱誠的心」。
希臘人稱龍吐珠為「機緣樹」和「命運樹」,以它們來代表機緣和命運,原因何在?不得而知。倒是日本人認為它的花朵姿色像極了他們的太陽旗,而將它視為「光榮」的象徵。